美国犯罪率连年攀升引发的思考
正当布什政府忙于应对国外安全威胁时,美国国内的犯罪率却在连年攀升。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与2004年相比,2006年全美谋杀案的数量上升了10.21%,抢劫案数量增加12.27%,持枪恶性人身侵犯事件增多9.98%。
这份由美权威犯罪研究机构“美国警察管理论坛”公布的报告指出,美国大城市过去两年各种暴力犯罪案件增长率达两位数,一些以前很少发生严重暴力事件的小城市和州,谋杀和枪击事件也持续增多。
对于美国犯罪率持续攀升的原因,警方认为枪支毒品泛滥、帮派火并、贫困加剧是主要因素。但是一些司法专家指出,联邦警察预算的大幅削减和警力资源配置不足是造成目前治安混乱的更深层原因,而这些资源绝大部分划拨给了被认为是当务之急的反恐。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将大量警力调去处理反恐事务,如增加机场和交通设施的巡逻,从而分散了用来打击社会犯罪的警力。美国西北大学犯罪学教授杰克·莱文指出,因为反恐,一些城市删减了有关预防犯罪、维护社区治安和控制枪械的计划,政府对警察部门的预算也减少了。
不久前发生的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警方反应的滞后与处置乏力遭到了民众的广泛质疑。为此有媒体指出,美国的全球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警方的注意力,他们的对外反恐意识强化了,但面对日常社会犯罪却显得力不从心,美国人并没有因为反恐而觉得更安全了。
因反恐占用民生资源、影响百姓生活的问题在美国曾一度引起媒体关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四州,死伤惨重,救灾工作一度陷入混乱。美国《纽约时报》为此发表社论,“怀疑”伊拉克战争占用了应对洪涝灾害的国家资源。
英国《独立报》对此报道说,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几年前就警告说:新奥尔良可能面临“灾难性的”飓风袭击,而当时布什总统一味增加反恐预算,用于防范洪灾的预算却被压缩了80%,为预防洪灾后撤离灾民所设定的规划也被丢弃在一边。
其实,普通美国人考虑的问题是,工作是否稳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收入会不会降低等等。反恐自然要反,但是当反恐被无限扩大化,甚至开始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时候,一贯现实的美国人自然不会答应,这一点从最近美国国内民意的变化和国会山控制权的转移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近几年,美国为了追求海外战略利益,穷兵黩武,四处用兵,布什政府一心“攘外”,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安内”。国内根基不稳,海外政策也就无法持续,最近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内外交困的局面也由此而出。正如孔子所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