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美国警方的情报引导警务模式及其扩展系统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李仙翠 发布时间:2006-04-12 18:27:11 浏览次数: 【字体:

   美国警方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创始人是洛杉矶市警察局现任局长威廉•J•布莱顿。布莱顿局长1994开始在纽约市警察局任局长。当时纽约市是美国犯罪案件最多、治安状况最差的城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布莱顿除了采取一些强硬的打击犯罪措施外,还和相关人员创建了情报引导警务模式。一系列进攻性的打击犯罪战略结合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减少纽约市的犯罪总数(近几十年大幅下降了40%%多)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该模式在纽约大获成功后,美国各警察局和政府官员都对这一系统极为关注,希望通过采用这一系统来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减少犯罪率。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作用

  情报引导警务模式除了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准确快捷地采集、统计、分析、传递各种与犯罪相关的数据,有助于警察局领导迅速精确部署警力和调遣相关警务资源,达到有效地打击犯罪的目的外,另一重要的作用是在警察局确定了各层面各岗位警察的职责和任务。在责任明确到人的前提下,通过该模式还可以准确记录不同岗位警察的工作情况。比如,通过该模式可以了解警察局的各级管理者是否认真研究了上报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自己辖区的犯罪特点和突出问题且实施了恰当的战略战术,是否快速地确定了最佳的警力部署方案,收到了何种效果等。也就是说,通过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应用,可以清晰地判断警局各级领导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科技在警务中的作用,是否“把警察派遣到最应该去的地方”等;一线警察值勤时是否在岗、处警是否及时和执法是否公平、公正等,从而可以依此评估每名警务人员的工作绩效,使不同岗位的警察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都有成就感。总之,通过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广泛使用,可以对警察和警察行为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构成

  情报引导警务模式是由计算机统计报告、分局领导简要报告和犯罪对策会议组成的统一体。其中计算机统计报告是核心。

  (一)计算机统计报告

  计算机统计报告是警察局专门的统计部门负责通过采用计算机情报信息系统的方法,汇总由各分局和警务区所提供的各辖区的犯罪数据、重大案件、犯罪类型、犯罪特点、发展变化、趋势的数据和罪犯的作案手段及相关的管理统计数据(包括警察局各层级人员的比例、日常警力的配置部署、派遣模式等)、救助电话分析,以及各部门警察工作效率(包括各主管部门的快速部署能力、对报警的反应时间等)等数据,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局的统计报告。该报告主要记载分局、巡逻区域及全市范围的犯罪案件数及逮捕人数,并扼要概括两类数据和其他重要绩效的指标。统计数据分周、月、年等类,并与前一年相应时段的数据进行比对。有了精确及时的犯罪模式、趋势情报信息后,分局的领导即可以据此研判辖区的治安状况和犯罪的形势,迅速准确地调动和部署警力,实施适当的战略战术,在犯罪高发区抓捕嫌疑人。同时,市局的领导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辖区的犯罪态势、变化和异常情况,并能了解各种指挥手段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进而据此调整策略或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预防和打击犯罪。

  (二)分局领导简要报告

  分局领导简要报告是由各分局专门机构制作完成的。因为情报引导警务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十分明确。他们必须对自己管辖的部门负责。当他们的目标责任确定后,则可以据此向所辖的各部门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所以分局领导的报告是情报引导警务模式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该报告除了要明确规定分局领导任职、教育培训、个人工作绩效等方面的信息外,还有各分局警用机动车事故数、警察的出勤情况、公众的投诉情况等非犯罪统计数据。该报告可以使市警察局的领导充分了解分局领导的个人资料及他们是否:a、详细了解辖区的治安状况;b、知道重大案件的侦破情况;c、运用恰当的策略和资源降低犯罪等工作绩效。分局领导也可从其他分局的报告中寻找出自身的差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三)犯罪对策会议

  犯罪对策会议每周举行至少一次。参会人员包括市局、分局、警察局相关业务部门及各警务区的主要领导,还有辖区内相关机构和部门的领导等。各层面各部门的领导都出席会议,有助于通过交流了解各辖区的犯罪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动用了哪些资源、还缺什么资源等,达到情报信息共享,并在现场讨论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如具体的资源调配和采取哪些战略战术行动等)。当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尽可能迅速解决问题,并保证重要的资源能够配置到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

  总之,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关键是必须有迅速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使警察能够基本了解辖区的犯罪高发区、主要犯罪、罪犯的作案手段等,而且还要求提供的报告数据必须能显现犯罪趋势、区域分析、以及与以前情况的对比等。此外,情报引导警务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统计犯罪数据,而是利用计算机分析和统计犯罪数据、实施警务活动的信息,并将其与督察警务责任落实情况、评估警察的工作绩效等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综合效益,使警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警务效能得到最大发挥。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扩展系统

  布莱顿2002年10月开始任洛杉矶市警察局局长。作为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创始人和积极倡导社区警务的先驱者,到任后,布莱顿即在洛杉矶市推行情报引导警务模式,并根据洛杉矶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该模式的应用。与此同时,他还采取了“破除官僚主义、分散化管理、加强基层领导、提高对社区所关注问题的反应能力、制定打击团伙犯罪消除其滋生的文化土壤的战略”等措施。两年后,洛杉矶市的犯罪总数减少了13%,其中暴力犯罪减少了28.8%,财产犯罪减少了10.1%。警察对报警的反应时间缩短了22%,从2002年的8.6分钟,缩短为2004年的6.7分钟。

  2004年初,被任命为洛杉矶市警察局主管业务行动的局长助理的乔治•加斯孔认为,此前建立的日常检查工作制度,即通过将所有指挥部门的领导人(即使在有紧急任务的情况下)集中起来,召开长达数小时的大型会议的方式,并非对所有部门都奏效。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CompStat(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程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加以改进,以提高执法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布莱顿局长的全力支持下,他们成功开发并开始应用CompStat扩展系统。该系统在强化原模式中检查和责任到人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利用审查、同级指导、加强管理和责任感及加强协作的应用,帮助警局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有效地梳理和优化资源配置,并采取最具影响力的措施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社区。

  所以,情报引导警务模式的扩展系统就是要达到使洛杉矶市的每位警察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履行职责的目的。

  为了检测新理念和新系统的效应,加斯孔助理局长选择了洛杉矶市的牛顿区作为改革试点,并挑选了善于思考、才华出众的乔治•威里格斯中尉来领导这个检查组和负责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检查组的其他成员由警察局直接任命并严格筛选。

  洛杉矶市是个移民较集中的城市,有些城区的团伙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社会治安比较混乱,牛顿地区即是其一。该区人口密度大,居民大都属于低收入阶层。该区的南边是商业区和服装加工厂;西边和南边相邻的其他地区都是暴力犯罪和一类案件的高发区;该区约有52个街头犯罪团伙,5300名记录在案的团伙成员,3000多名假释犯,大批的流动人口,一个美沙酮替代诊疗中心,几个经常组织游行活动的社会公益服务团体。

  选择牛顿区做试点时,全市的一类犯罪普遍减少了9%,而牛顿区却上升了2.2%。此外,该区还存在一些诸如办案效率低、工作重点不明确、中心工作严重偏离打击犯罪、领导只会埋头苦干而缺乏扭转工作大局的组织管理才能等问题。

  检查组在市警察局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拟订了一套检查方案,以便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和增强各职能部门警察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一类刑事案件的发生。检查小组制定的检查方案包括:对巡逻、侦查、案件分析、犯罪预防、管理与监督等与执法行为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查。

  (一)对巡逻执法的检查在检查该区的巡逻执法状况时,小组查看了以前的警力分配表,以评估人员配置是否达到了打击犯罪最佳化的要求。这项检查还包括对一周内每天、每轮值班的警察人数进行评估,确保警力资源是根据犯罪类型和社区需求的变化按比例进行分配的。他们也结合辖区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检查了电脑自动派遣系统,查看是否有效地分配了警力资源,是否满足报警求助需求,其中包括对计算机辅助派遣预案进行审查。此外,他们还检查了能体现个人履职情况的一些指标,比如缺勤率、办案效率和其他检查参数。最后,他们还对主要负责处置报警求助的巡逻队和负责打击团伙犯罪及其他犯罪如盗窃、盗车、非法吸毒、贩毒等执法部门的警力调配情况进行了检查。(未完待续)

美国 情报引导警务模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