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反恐行动全球化影响人们生活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邱旭 发布时间:2005-09-11 15:18:4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综合报道四年来,“反恐”以独特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甚至每个人的生活,小到登机检查、银行储蓄、出门旅行等个人生活方面,大到反恐立法、政权变更、国家关系等国家或国际大事。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处在一个与全球恐怖主义作斗争的时代。文字:邱旭

反恐四年再反思

回顾这四年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因为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有所收敛,反而越发嚣张。虽然美国庆幸四年来没有再遭受恐怖分子的严重袭击,但是其他地方的恐怖袭击事件却接连不断。这样的“反恐”局面,的确值得提出很多问号。

反思1

世界更安全了吗

如果在今年年初提出这个问题,也许不少人会回答“是”。的确,到2005年初,美国的反恐战争看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阿富汗的卡尔扎伊政权走上了正轨,塔利班已渐成往事;伊拉克的民主进程正按美国的计划展开,虽然袭击不断,但美国牢牢控制了局势;不断有“基地”组织骨干落网的消息传来,马德里“3·11”事件之后,虽然发生了别斯兰人质事件,但那毕竟离西方太遥远,一年多的平安无事让人对恐怖活动渐渐放松警惕。

于是,在2005年整个上半年,“鼓励自由”、“颜色革命”、“大中东计划”占据了美国外交的主要日程,反恐虽然还在继续,但似乎已不再是首要任务。

7月7日的伦敦连环爆炸案彻底击碎了这种幻觉,其后接踵而至的第二次伦敦爆炸案、埃及沙姆沙伊赫爆炸案和孟加拉国全国性系列爆炸案让人们再次心生疑虑:经过4年的反恐斗争,世界更安全了吗?

反思2

恐怖主义为何难根除

在伦敦爆炸案发生后,媒体纷纷报道全球恐怖主义组织的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基地”等恐怖组织利用网络传播恐怖意识和招募成员,全球出现所谓“基地”主义等。这一新动向表明,恐怖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9·11”以前,“基地”曾在阿富汗培训大量人员,这些人在阿富汗基地训练后,经过洗脑,成为恐怖骨干,加入“基地”组织。其次是没有纳入“基地”组织的受训人员。他们不仅接受策划恐怖活动的方式方法的训练,而且在意识形态上被洗脑,然后回到各自国内发展恐怖组织。

反思3

为什么存在双重标准

车臣的恐怖分子跑到英国,可以得到政治庇护,在某些国家犯下恐怖罪行的恐怖分子和组织,在美国却能自由地活动和获取资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西方国家奉行反恐的双重标准,对己有害的恐怖组织,严厉打击绝不手软,与己无关的组织,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反恐双重标准已成为危害国际反恐合作进程的一大因素。反恐战争对美国来说有一个战略变化,一开始目的很清楚,就是针对拉丹和“基地”组织,后来把它与推行全球政治军事战略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执行双重标准。

反思4

反恐斗争该如何继续

为什么4年的反恐换来的却是越反越“恐”的局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高举反恐大旗的旗手,美国也没有忘记反思。前不久,布什政府宣布用“全球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斗争”一词来取代“全球反恐战争”。很多批评家认为,美国一味强调使用武力和单边主义的反恐做法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反恐斗争要取得成果,美国应对自己的政策进行反思。要想反恐斗争继续下去,就要标本兼治,标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是组织、情报、信息、资金等;本呢,治理贫穷、实现社会平等、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是本,美国和西方改变外交政策更是本。

反恐战略

国际紧密合作铲除公害

在反恐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成为重要反恐战略。事件已经过去将近4周年了,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就是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害,国际社会需要通力合作,来打击恐怖主义。

各国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上都不断强调合作反恐,并且在实际行动中也不断体现。今年8月18日开始的中俄联合军演就是针对反恐战争的一次两国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军队针对多种反恐战况进行了切磋,对国际反恐合作起到了推进作用。英美两国在2004年底签署了有关进一步加强反恐科技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的协议。

在伦敦爆炸案不久之后的八国峰会上,八国领导誓言要携手击败恐怖主义。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格伦伊格尔斯宣读峰会联合声明,八国领袖誓言与英国同仇敌忾,并将携手击败恐怖主义。

欧盟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峰会发表的声明称伦敦爆炸是对英国人民的攻击,也是对欧盟核心思想的攻击。

国与国的合作已经让反恐战争形成一张巨大无形的网,让恐怖主义无处躲藏。但是,在今天的反恐战争中,还有很多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不论是政策,还是技术都有很多还需不断加强提高之处。在恐怖主义向全球不断蔓延的今天,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也正在全球展开。

反恐网络

铺天盖地越织越密

“9·11”之后,各国在反恐政策上都不断弥补遗漏,改进政策,加强反恐“软件”。

在英美等国,反恐政策已经成为选择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标准,2004年底美国大选,2005年初英国大选,无一不把反恐政策作为一条重要的考核标准。

布什政府推出了“全球反恐战略”,虽已多次遭到反恐专家的批评,在国内也颇有微词,但也得到了美国一些民众的支持。

在英国,议员提出推行身份证制度、控制移民等多项政策,虽然有些未能通过决议,但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反恐政策。而刚刚过去不久的伦敦爆炸案,英国政府在短时间内破案,也让一些反恐专家感到兴奋。并且提出了学习英国反恐经验之谈。而英国工党政府酝酿多时的反恐法案,将在汲取各政党建议后在今年第四季度交议会审议。为防止恐怖分子再次发动袭击,英国内政部继出台驱逐令和驱逐名单后又于本月8日推出了一份“禁入名单”,列入该名单中的极端分子将被认定为不受欢迎的人。

澳大利亚今年加强了反恐法规,新的反恐措施包括:澳洲警察有权监视恐怖嫌犯长达一年时间,这包括给嫌犯装上跟踪设备,以及限制他们同某些人交往。

新加坡出版了一本反恐白皮书,详细地向国民解释国内的反恐策略,让反恐深入人心;法国计划制定一部反恐怖法,使政府利用监视系统和电话信息防范恐怖活动合法化;德国也计划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安装监视器,并将电话记录保留更长时间。

反恐技术

摄像监视广泛应用

从“9·11”到伦敦“7·7”爆炸案,反恐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设置摄像头建立完善的监视系统。“9·11”后,嫌犯的身份确认是通过各种记录线索历经了三四年时间才逐渐查出些眉目,而在伦敦爆炸案中,安装在地铁和主要街道的数千个摄像头拍摄到的影像让警方迅速确认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做法使许多欧洲国家受到启发,准备加强对移动电话网络的监控。欧洲国家政府将要求移动电话运营商把通话方的通话地点、电话号码、通话时间和内容等有关资料保留一年,而在公共场所安装监视器已经成为许多欧洲国家的共识。

而美国在反恐科技上一直都在起带头作用。除了在“9·11”之后增加了出入境的指纹验证,发展了如面部识别摄像机等先进的反恐设备之外,美国在去年还研发了一种晶片式侦测器,大小不到三公分,可以分辨16种化学物质,还有新研制的机场安检闸门,连旅客身上藏有炸弹炸药,藏在哪儿都逃不过它的“法眼”。据最新报道,美国不久还将推出一套名为“辅助恢复系统”的航空安全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像“9·11”事件那样的飞机撞大楼行为。

另外,欧洲国家还计划加快推广“生物测定型”护照,这种护照中包含指纹等无法伪造的信息。欧盟准备在3年之内全部改用这种新型护照。

反恐武器

蜘蛛蟑螂充当“哨兵”

“9·11”之后,反恐武器装备也是各国重点发展的反恐手段,首当其冲当然也是美国。美国还将在冷战年代建立起的防备苏联袭击的监视中心用于反恐。现在这个基地昼夜监视美国领空,防范“9·11”再次发生。

在生物反恐武器方面,美国正研究把昆虫、杂草和盆栽植物变成反恐战争的武器。据报道,五角大楼拨款50万美元资助州立科罗拉多大学的植物学家琼-梅德福的研究工作。根据与五角大楼的协议,梅德福要在18个月内找到让杂草泄露恐怖分子秘密的办法。而在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一位生物学家正对甲虫、蟋蟀、蜜蜂和飞蛾进行研究,看它们能否作为生化战剂的环境监测器。其他还有至少三位生物学家也在进行生物反恐的研究。

而在2004年底,美国政府更是提出了用蟑螂、甲虫、蜘蛛、蚯蚓、贝类和细菌构成的反恐防线,让它们担当起“生物哨兵”的重任,对生化袭击或监视污染物的扩散作出预警。这就是五角大楼想要打造的“生物特工队”。

反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