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呼吁抵制警匪暴力电子游戏"25 TO LIFE"
这一名为《25 TO LIFE》的游戏让玩家选择扮演警察或者黑帮分子,然后与对方进行激烈枪战。如果玩家扮演匪徒,则可以枪杀街头值勤的警察及行人,并将无辜市民当作人体盾牌。舒梅尔认为,定于今年8月中旬将要公开发行的这款游戏充斥暴力内容,与之相比,经常被批评为过于暴力的《侠盗车手》系列游戏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舒梅尔称,他将动员销售和发行商抵制这款“极其低俗”的袭警游戏。
舒梅尔还呼吁游戏机制造商微软公司和索尼公司加入抵制行列,终止与EIDOS公司的合作协议。EIDOS公司在电子游戏业界大名鼎鼎,曾推出众多全球流行的游戏,如《盟军敢死队》、《足球经理》和《古墓丽影》等,并于去年被SCI娱乐集团收购。
事实上,在舒梅尔之前,就曾有不少国会议员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止不适合少年儿童的暴力电子游戏流入市场,但由于法律对艺术创作自由的保护,这样的努力一直未能奏效。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与电子游戏一同诞生的一代人踏入社会,并拥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电子游戏业在近几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上百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使之成为规模可与好莱坞电影业相媲美的新型产业。与此同时,以暴力和枪战内容为主的电子游戏的泛滥也在美国引发了有关是否应该对电子游戏业加以管理的讨论。
电子游戏业界的有识之士认为,电子游戏业目前急需培育新的消费群体。由于电子游戏玩家目前主要是介于18岁至34岁之间的那一代人,如何在当前盛行的枪战和格斗等游戏类型之外开发出新的引人入胜的游戏类型,将是电子游戏业未来能否继续成长的关键。
研究指出 大脑对待暴力视频游戏无异于现实
6月23日消息 一份研究表明,暴力游戏玩家的大脑皮层对游戏的反应就像它们是真实的一样。
德国亚琛大学的克劳斯·迈西亚克对13名年龄在18-26岁、平均每天玩2个小时左右视频游戏的男子的大脑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接受测试者被连接到了一个大脑活动扫描仪上,他们被要求玩一个在一座结结构复杂的防御工事中解救人质并杀死来犯的进攻者的游戏。
迈西亚克发现,当暴力临近的时候,大脑的认知部位就开始趋于活跃,而且在战斗中,大脑的情感部位会被关闭。
大脑的这种活动模式与接受测试者在其它模拟暴力场面中获得的大脑扫描结果相同。
迈西亚克说,这意味着大脑的这种反应模式是不断玩视频游戏的结果。
这项研究结果出现在在加拿大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并被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
该杂志指出,至于暴力视频游戏是否会使人们变得更具攻击性现在还很难证明。该研究指出喜爱玩暴力游戏的玩家确实更好斗,但没有回答这是否是玩游戏导致的直接结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