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国外学校配警察是惯例 可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感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王洋 盛晶晶 涂赟 发布时间:2010-05-22 07:58:54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外学校配警察是惯例 可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感(图)

俄罗斯防火教育进校园

近期,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伤害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学校、幼儿园的安保力量建设,增强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那么,其他国家是如何维护校园安全的?我们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日本 警察入校开讲座

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名儿童和青少年及其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日本尤其突出。

为给儿童和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日本对学校内外实行细致的安全检查,包括:在校园周边及上下学的必经路线上设置摄像头;在学生放学后,为其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推出丰富的课余活动;在学校内开展安全讲座,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在各个乡镇建立保护青少年儿童的网络系统,以解决虐待儿童等问题;加强安全防范宣传工作;等等。

在实践中,从幼儿园开始,日本就有辖区派出所警察定期到校园巡查、开讲座,并通报近期治安动态,以加强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增加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安全感。校园门口配有校方的警备员、保安,在学生上下学时在校门口、交通路口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此外,日本的一些地方还会组建“妈妈特工队”,在学校和家庭周边巡查,保护孩子的安全。

俄罗斯 学生带安全护照

2004年9月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中学的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人质事件,属于最典型的校园恐怖袭击案。这次惨案发生之后,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加强全国中小学校的安保工作。

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为例,每年的9月1日是莫斯科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内务部都会特别出动警力对各个学校周边进行监管和排查。莫斯科大部分中小学校门口都配备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保安,甚至是内务总局的警察。

在硬件方面,俄罗斯政府还出资修建和加固学校围栏以及更新学校的报警系统。此外,自别斯兰校园人质事件发生后,莫斯科的所有中小学生都随身带有一种类似军人身份识别牌的“安全护照”。这个小本子上印有该学生的照片、血型、家庭电话、健康状况和一些必要的电话号码以及在危险情况下如何自救等信息。

英国 上网举报欺凌现象

校园暴力在英国主要体现为校园欺凌,即欺负弱小的行为。今年3月,一名13岁少女因长得太漂亮而遭同学妒忌和欺凌,最后上吊自杀,这一事件震惊了当地。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英国公众有80%的人认为欺凌现象在校园中非常严重。而前年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有1/3的学生曾经被人欺凌,1/4的小学生有过在游戏中被人欺凌的经历。一半以上的受访孩子认为,校园欺凌是“一个大问题”。

为减少校园欺凌及其他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护校园安全,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教育部门明确支持各个学校设计制定自己的反校园欺凌政策,并提供专业人员帮助学校。2007年9月,教育部门发布了反校园欺凌现象指导方针。有关方面还开发“打击校园欺凌”的软件并设立专门网站,让学生上网举报校园欺凌现象。此外,从幼儿园到高中,英国的每所学校里都配有一名荷枪实弹的警察,随时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英国教育部门还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家长肩负起相关责任。学校明文规定,在幼儿园以及小学阶段的孩子,必须每天有家长接送。放学后,老师和孩子在学校操场的固定区域等候家长来接。英国政府还引进了一套评估方案,阻止那些被认定为不适合同孩子近距离接触的人进入校园或幼儿园工作。

 新闻链接:学生身心健康也不能马虎

除了人身安全,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日本政府早在1958年便制定了《学校保健安全法》,对学校的保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日本文部科学省除了在卫生条件方面针对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硬性标准外,还在保健教育、烟酒管制、心理辅导等方面推出了各种措施。校方会对经历过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丧失亲属等痛苦体验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以保证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而在俄罗斯,校园安全概念还包括校园内的楼舍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等等。事实上,在俄罗斯,校园枪击案很少发生。在这里时有发生的是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为此,相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法令,保证学校食物供应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教育和法律专家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他们认为,学校不仅有责任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更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很多校园暴力和违法事件都是由人们的不健康心理引发的。

学校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