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搅乱奥巴马反恐新战略
一年多前,奥巴马打着“变革”旗帜入主白宫。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他确立了运用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的“综合反恐”方略,甚至放弃了“反恐战争”一词,力图转变布什总统“暴力反恐”路线。但是,2009年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迫使白宫工作重点发生转变,反恐将重新成为美国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纽约时报》记者皮特·贝克发表《奥巴马的反恐战争》一文,记录了奥巴马上任以来,调整反恐政策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就职演说。当日,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奥巴马就职险"遇刺"
在宣誓就职总统的前一天晚上,奥巴马快步走出布莱尔大厦(位于白宫斜对面,是美国国宾馆,每名当选总统都会于就职前一周入住这里),钻进一辆豪华防弹轿车,去参加民主党和共和党举行的两党宴会。同奥巴马一起坐在后排的有新任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以及两位外交政策顾问,丹尼斯·麦克唐纳和马克·利珀特。
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前的那段时间,整个华盛顿街区开始陷入狂热,以至于这三个人无法在街头找到可以搭乘的出租车,不得不从总统政权交接指挥部跑了一英里多赶到这里。车队出发以后,气喘吁吁的三个人告诉奥巴马,根据搜集到的情报,恐怖分子将会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进行袭击。
国家情报机构经过连续一周不分昼夜的分析,也担心这种恐怖威胁的确存在。据说,一群索马里极端分子将会从加拿大越境来到美国,然后在新总统宣誓就职现场引爆炸弹。届时,华盛顿国家广场上将会聚集上百万人来见证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而全世界守在电视机旁边的观众则数以亿计。试想一下,还会有比新任总统奥巴马更引人注目的攻击目标么?
2008年12月1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左五)在芝加哥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新政府国家安全班子成员名单。奥巴马提名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右四)为新政府国务卿人选,并提名现任国防部长盖茨(左三)留任。他还提名前海军陆战队司令琼斯(右三)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司法部前副部长霍尔德(左一)为司法部长、亚利桑那州州长纳波利塔诺(左二)为国土安全部部长,苏珊·赖斯(右二)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新华社/路透
新老团队并肩工作
2007年秋天,布什总统时期负责反恐事务的副国家安全顾问胡安·卡洛斯·萨拉特告诉我:"所有资料表明,的确存在恐怖威胁,并且背后都有国外势力的参与。"而随着总统就职典礼的临近,有关恐怖袭击的各种迹象"看起来越来越值得相信和相互关联"。一位布什总统时期的官员在一年前表示,对新任总统的保护并不充分。在他看来,即使一次失败的恐怖袭击,也会向世界传递一种不安的信息。他对我说道:“如果新任总统第一次公开亮相就发生不测,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恐怖威胁似乎给奥巴马带来了重压。他取消了在布莱尔大厦同幕僚们举行就职典礼演讲的练习。对此,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后来解释说,这是奥巴马考虑到安全因素后所作的决定。"他看起来比以前更加稳重了,"阿克塞尔罗德不久之前告诉我。奥巴马还没有开始上任,但是他已经不得不面对恐怖主义威胁,八年以来,前任总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牵制。
作为参议员和总统候选人时,无论奥巴马是如何思考恐怖主义,但是当成为负责一个国家安全的总统后,当重新认识到恐怖袭击会直接针对自己和家人后,对他而言,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码事。“奥巴马显得比平时更加沉默,”阿克塞尔罗德说,“当现实到来,接力棒传到你手中,你现在需要应对实实在在的恐怖主义威胁,必须头脑冷静。”
事实上,除了咨询问题,依靠那些多年同恐怖主义斗争的专业人员以外,新任总统并没有什么可以做。奥巴马的顾问们同即将离任的上任政府机构成员开始并肩工作。在就职典礼开始之前,两支团队迅速聚集在白宫情报分析室来过滤得到的各种信息,并敲定如何应对这些状况。桌子一旁是即将卸任的时任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和时任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等人,另一旁则是即将接替他们职务的希拉里·克林顿和詹姆斯·琼斯等,其中包括“两朝元老”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资料图片:美国国防部长盖茨
谁能接替奥巴马?
希拉里很快就向与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奥巴马在发表就职演讲的时候,广场上聚集的人群中间有炸弹爆炸,那么他应该如何应对?"难道要让特工部门掩护总统迅速离开演讲台,让美国人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新当选的总统狼狈地消失?"她问道。"我可不这样认为。"
作为布什政府时期的内阁成员、罗伯特·盖茨也是与会者之一,他在奥巴马上任后,将继续担任国务部长一职。盖茨不会出席总统就职典礼,而是躲在一个秘密地点。由于奥巴马新组建的其他内阁成员还没有通过参议院的任命,盖茨作为在职的内阁官员,毫无疑问是政权交接时期出现紧急状况后,接替总统职位的不二人选。
在白宫情报和反恐决策圈内,核心人物是经历了情报圈子无数政治风云的约翰·布伦南,一位前中情局官员和中东问题专家。他一头短发,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布什总统才建立了国家反恐中心。担任了三年白宫反恐顾问之后,他又返回了政府机构。这一次,原本他想要担任中情局局长。但是,左派(自由主义)的议员们不愿看到一个和旧秩序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来执掌反恐大权。因此,他便担任了反恐与国土安全顾问一职。这个职位的任命,并不需要参议院批准。
资料图片:美国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
虚惊一场
布伦南怀疑这次恐怖威胁是一次典型的"匿名信"恐吓,一个激进分子组织希望借助美国方面的力量,来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事实证明布伦南是正确的。据来自政府知情人士透露,一群索马里极端分子知道“死对头”正在赶往美国后,便编造了一个恐怖袭击的虚假情报,然后告诉美国人。最终,长达72个小时惊心动魄的紧张忙碌后,原本确信无疑的恐怖威胁到头来只是虚惊一场。
当布伦南开始应对总统就职典礼上的恐怖威胁时,他已经是奥巴马眼中最重要的反恐专家了。如今,反恐已经成为奥巴马的重要任务,那么布伦南就是他的反恐大将。现在他需要帮助奥巴马重新修正对基地组织的战争方向。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总统来说,这次事件是一次很好的教训,有助于奥巴马认识到恐怖分子的狡猾多变。领导反恐战争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追捕坏人那样简单;要明确区分真假消息,要追寻恐怖袭击根源,做出正确反应,并且在承认威胁和显示勇气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在第一年任期内,奥巴马政府一直致力于此。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一系列严重袭击事件。资料图
奥巴马继承的两场战争
奥巴马是第一个在恐怖主义时代新上任的总统。他继承了两场斗争,一场是同基地组织及其意识形态盟友,而另外一场则在整个美国都引起了分歧,是关于酷刑、诉讼、安全和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之类的争论。前一场已经证明是复杂和艰巨的,后一场更加麻烦。
2009年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让贯穿过去12个月的一场争论变得更加激烈。奥巴马的做法是要么延续布什政府时期的政策,要么进行危险地逆转,这取决于说话人的立场。事实上,从奥巴马上任开始,他就采纳了一系列的反恐策略,这些策略都是他在走进白宫办公室的时候就在办公桌上发现的。同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早期相比,这些调整后的策略已经显得比较克制和温和。但是,奥巴马对布什任期内一些强硬反恐政策的调整,却招来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一致批评。
后来,奥巴马为自己找到了看似合适的解决办法。面对棘手问题时,他会适当地做出一些让步,更注重表现出合理的判断过程而不是固执己见的想法。布什黑白分明,而奥巴马眼中却可以看到灰色。布什注重大张旗鼓地通过战争展现美国强硬的一面,而奥巴马则寻觅到一条武力和智慧完美结合的道路。在布什总统看来,伊斯兰极端主义带来的威胁等同于纳粹主义,但是奥巴马却争辩说这个观点打乱了均衡的态势,使恐怖分子掌握了主动权,提升了他们的形象并允许他们——即使没有再次实施恐怖袭击——改变美国社会的性质。
资料图片:“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
“恐怖主义只是策略 并不是敌人”
失业率居高不下,医疗改革步履维艰等各种难题已经让奥巴马焦头烂额,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像布什一样,把自己任期内的精力都投入到反恐战争中。上任以来,奥巴马在反恐话题上发表的公开评论少之又少,他放弃使用"反恐战争"这个词语,希望美国人民认识到,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仅仅是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不应该视为全部。奥巴马表示,美国是在同基地组织作战,不是在同恐怖主义,在他看来,恐怖主义只是一种斗争策略,并不是敌人。
几个月前,在白宫西侧一间没有窗户,低矮又隔音,不准使用手机的办公室里面,布伦南对我说道,"反恐几乎耗费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是我们制定外交政策的动力,导致我们现在陷入全球反恐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布伦南认为这种态度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奥巴马总统认识到我们依然面临着基地组织的严重威胁,"他谈到。"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做的是要确保现在的所作所为不是在火上浇油。"
或许在反恐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做出的最大变化就是像一个前顾问提到的那样——"缓和气氛"——选择对话性语言,主动接触穆斯林国家,严格依照法规和改变布什政府"非黑即白"的腔调。助手们表示,奥巴马承诺采取强硬行动来彻底粉碎恐怖分子的基础,但同时也认为去年6月份在开罗对伊斯兰世界发表的演讲,是他同恐怖主义斗争的中心思想。"如果你问他,第一年在反恐斗争所做的事情什么最重要,他会把开罗演讲列入前三,"首席幕僚拉姆·伊曼纽尔告诉我。
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就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发表讲话。当日,奥巴马宣布为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承担责任。新华社/法新
反恐并不是奥巴马的首要目标
奥巴马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和审判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911袭击主谋)的决定,可能还不如围绕这些决定的争论更为重要。"奥巴马政府决心调整前任政府的诸多政策,"来自缅因州的参议员苏珊·科林斯对我说,"但事实上,这些新政策的实际效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反倒是让情况变得更复杂。"
如果打击恐怖主义不是奥巴马任期内的首要目标,那么与八年前世贸大楼被撞击成一堆废墟时候相比,反恐同样也不再是最能触动美国人民神经的话题。事实上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已经证明,美国人民的心情改变了很多。奥巴马明白,在他任期内,美国存在再次遭到恐怖袭击的可能。一旦袭击发生,他在反恐政策上作出的任何微不足道的改变,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批评者指责的理由。
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航班安检标准和情报系统,并没能阻止2009年圣诞节23岁的尼日利亚青年企图炸机的行为,但许多政治对手都把此次未遂的恐怖袭击归咎于现任总统奥巴马。他们质问,布什搭建的反恐体系已经遭到破坏,奥巴马为什么没能修复?
但是,更多潜在的抱怨不是针对某项具体政策,而是针对奥巴马本人——他是如何反应,如何表达,如何领导。尽管每天他都和返回华盛顿的布伦南通过电话交谈,但是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发生3天之后,奥巴马才发表了公开谈话。在处理此次事件上,奥巴马一如既往地表现得既冷静又理智,丝毫没有布什那种生死存亡式的动人言辞。
资料图片:2007年12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左)弯腰躲避袭击。当日,一名伊拉克记者在布什与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右)召开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脱下自己的鞋,扔向布什。 新华社/路透
“布什靠本能 奥巴马靠脑子”
虽然布什当年在遭遇鞋子炸弹未遂事件时(2001年12月22日,一个名叫里查德·里德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企图引爆鞋子里面的炸弹),过了6天时间才发表公开评论,但是当时的犯罪嫌疑人里德是在民事法庭受审,并没有被当成美国的战争敌人;像切尼一样的批评家却攻击奥巴马,指责他不相信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
布什是靠本能来应对这一切,而奥巴马却是在用脑子在思考。假如他在炸机未遂事件发生以后,就匆匆忙忙地去公开谈论,这会不会正中某些坏人的下怀呢?那些人巴不得让全美国人都充满恐惧。奥巴马是否应该多等待一段时间,从而能搜集到更多的信息呢?
"这是两个极端,"在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发生前几周,曾在911袭击后领导中情局阿富汗秘密行动的亨利·克拉姆顿告诉我,他随后在布什政府担任反恐负责人。"布什总统身上充满武士气质,正因为如此他做事才不计后果,伊拉克战争陷入泥潭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极端例子。相反,奥巴马总统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会像律师一样计划一切,不会具备也不接受武士气质。但现实是,我们就在战场上,周围有人想要杀死我们。"
当911袭击飞机撞向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时,奥巴马只是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州参议员。那一天,他正在驱车赶往芝加哥参加一个立法听证会,通过广播才知道恐怖袭击。"当我抵达会场后,"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写到,"第二架飞机已经撞上了世贸大厦,会场人员被告知撤离伊利诺伊州大楼。人们聚集在街头,盯着天空。不久之后,在我的律师事务所办公室,我和同事们一起通过电视屏幕,默默地注视着惨绝人寰的景象。" (未完待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