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招特工为何偏爱“老家伙”
5月9日,不少报纸刊登了英国军情五处打广告招募千名特工的新闻,令人惊诧的是,这一在该处96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员扩充行动对象,竟拒绝中青年,专向“50岁以上的男女人士”敞开大门。对于“三十五岁以下”已成为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常规,而男五十岁以上、女四十岁以上则成就业特困户的我国人才市场来说,英国军情五处这种用人理念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当年毛主席有句名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与之相比,年过半百的老人缺陷明显:体力下降,记忆力衰减,更循规蹈矩,思想更倾向于保守等等。然而,作为英国政府行为的一部分,军情五处上述招募标准显然不是哪个头头一拍脑袋临时出的点子,而是权衡各种利弊之后确定的理性人才政策。
据报道,军情五处这次招募人员,并非对有经验的退役老特工“回炉”,而是招“将在其伦敦总部工作”、“具备特殊才能的新人”,“将在某些情况下参加监视、反间谍和反恐行动。” 一位政府官员说:“使用年龄较大的特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他们给人以更大程度的信任感。”笔者认为,此外,这些大龄新人显然还有青年人难以具备的其他优点,例如,阅历广,经验丰富,工作严谨,同时,正如一位官员所说,“一名成功的候选人将是在退休前寻找最后一次职业生涯变化机会的人士”——他们将格外珍惜这份退休前的最后给政府打工的机会,而不会轻易“炒老板鱿鱼”。工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英国同多数欧盟国家一样,都属于劳动力短缺国家。将招募对象限制在五十岁以上,势必大大压缩选才范围,增加招募难度。然而,军情五处却敢给自己出这样的难题,显然基于他们对国情更深的了解,有自信、有把握招募到合格的新特工。据悉,目前英国平均寿命是男75岁,女80岁,而国民普遍较高的学历与技术、以及较健康的身体状况,都为招募提供了较好基础。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西方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比我国早几十年,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工薪阶层养老既不是靠退休前的工作“单位”,也不是靠子女,而靠社会保障制度。任何招募老年劳动者的“单位”,都不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养老包袱,他们选择人才的尺度,就是充分考虑其“性价比”。事实上,在不少西方国家,已逐渐形成了包括不嫌大龄在内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文化。例如,去年6月22日,成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私人载人航天器太空之旅的飞行员,就是62岁的南非裔美国人迈克·梅尔韦尔。同月,78岁的格林斯潘经总统布什提名,开始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7岁,并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达1.34亿。每对已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着双方家庭四位以上老人的供养压力。同时,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在表面人才过剩、求职难的背后,潜藏着的却是高技能工人严重匮乏、普通简单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片面排斥三十五岁以上中老年人才的畸形用人理念。要理顺这些势必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除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中老年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以外,借鉴国外大胆使用大龄劳动者的做法,更新用人理念,定会大有裨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