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美国要在家门口筑反恐“防火墙”

来源:新华网 作者:冯武勇 发布时间:2010-01-06 15:08:14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岁末,尼日利亚籍青年奥马尔·法鲁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携爆炸物登机,差一点炸机成功。舆论注意到,这一未遂恐怖事件发生以来,美国政府的施政重心正在出现微妙变化,“反恐”似乎压倒经济复苏和医疗改革,一时重新占据白宫的主要日程。

    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和5日连续召集安全情报会议,检视安全漏洞,加强情报共享,以防尼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携爆炸物登机的一幕重演。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把尼日利亚等14国赴美旅客列入特检对象;情报部门的飞行安全黑名单上新增数十名“可疑者”;国土安全部下属运输安全管理局计划今年在美国机场安装150台“透视”扫描仪……

    奥巴马的前任布什总统依据“先发制人”理念,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等所谓“恐怖分子巢穴”开战,试图“御敌于千里之外”。然而,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曾在也门受训,在英国就学,从荷兰登机制造2009年岁末炸机事端,这些足以证明“布什型反恐防线”的破绽。

    为堵塞漏洞,奥巴马赶忙采取上述应对措施和办法,其反恐政策显然不同于“布什型反恐防线”,重心似乎是要在家门口筑起反恐“防火墙”。那麽,奥巴马的“防火墙”能奏效吗?

    有分析人士认为,潜在的恐怖分子仍然有利用各种手段突破防线的可能。8年前,英国籍“基地”组织成员理查德·里德把爆炸物藏在鞋内,企图炸毁飞往美国迈阿密的航班,此后脱鞋成为赴美航班的例行安检项目。8年后,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把爆炸物缝入内裤飞赴美国底特律,险些得手,此后多家国际机场开始实施“裸检”。那麽,“裸检”之后呢?潜在的恐怖分子极有可能再玩新的花样。

    即便能成功阻截“输入型”恐怖分子,“本土型”恐怖分子又如何防范?殷鉴不远,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即由英国本土恐怖分子制造。而在美国本土,去年11月,美军心理医师尼达尔·马利克·哈桑在胡德堡陆军基地开枪打死13人。虽然美国当局避免将这一事件定为“恐怖活动”,但有调查称,哈桑曾与亲“基地”组织的反美宗教人士多次通信。

    从阿富汗到也门,从“鞋子炸弹”到“内裤炸弹”,从“布什型反恐防线”到奥巴马的反恐“防火墙”,美国反恐战线越拉越长,防线越来越密,但安全感不增反减。由此观之,“防火墙”也只是技术手段,未必能根绝恐怖主义。

反恐 “防火墙”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