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苦思反恐新路
本月11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整整走过8个年头。今年1月奥巴马执政后,将美国的反恐战略从负作用明显的“暴力反恐”切换到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的“综合反恐”。然而,在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和调整阿富汗战略等具体问题上,奥巴马政府进退维谷,正在苦思反恐出路。
反恐“正名”任重道远
“9·11”之后,美国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对外发动两场战争,对内加强监控拘捕。这种明显带有“以暴易暴”意味的策略不但未能减少恐怖主义威胁,而且使得美国军力财力不断受损。
更严重的是,这种“暴力反恐”造成美国国际形象急剧跌落。
今年1月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要取得反恐胜利,首先要重建美国反恐的“正义”形象,以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同。因此,在上任第三天,他便下令全面改革美国对待恐怖犯罪嫌疑人的政策体系,包括一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禁止对恐怖犯罪嫌疑人使用酷刑等。
针对阿拉伯国家因伊拉克战争和虐囚等事件而产生的强烈反美情绪,奥巴马采取了与伊斯兰世界积极改善关系的新姿态并宣布“美国不是穆斯林的敌人”和“美国从未与伊斯兰开战”。在今年4月访问欧洲时,他也设法消释北约盟友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怀疑与不满。为将反恐战略“改头换面”,他甚至决定放弃使用带有明显暴力色彩的“反恐战争”一词,而改称“海外应急行动”。
民调显示,奥巴马为反恐“正名”的姿态和举措,在改善美国国际形象方面确有效果。
然而,奥巴马的有关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过程中,奥巴马逐渐陷入两难境地。福克斯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美国人不愿让关塔那摩囚犯踏上美国的土地,而且各州都不愿接受被无限期关押的囚犯。此外,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以奥巴马关闭关塔那摩监狱计划不够具体为由,至今没有批准所需经费。
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牵制,奥巴马政府无法彻底纠正过去有争议的反恐措施,宣布重新启用布什时代的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关塔那摩囚犯和继续进行在不同国家间秘密转运恐怖犯罪嫌疑人的行动。
在国际上,尽管奥巴马的言行换回了一些好感,但多数国家的民众仍对包括反恐在内的美国对外政策中顽固的单边主义倾向表示担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