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警务参赞的法兰西岁月》之五——城郊骚乱中的法国警察

来源:人民公安 作者:于澄涛 发布时间:2009-05-19 08:53:08 浏览次数: 【字体:

 

 

  法国的城郊骚乱由来已久,但是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发生的几次大规模社会骚乱和暴力活动持续时间很长、密度很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损坏了法国的国际形象。笔者在警务联络处工作的那几年,亲身经历了骚乱对法国社会的不良影响。

  骚乱背后的移民因素  

  2005年,法国共发生了7万多次城郊暴力事件。在这些事件中,2.8万多辆汽车和1.75万个垃圾桶被焚毁,5760座房屋被破坏,闹事者之间发生了442次冲突,针对警察、救援和安全部门与设施的暴力活动发生了3832次。

  10月27日成了法国城郊骚乱的爆发点。这一天,在巴黎大区的林畔克利希市,两名北非移民少年遇到警察检查身份证,仓皇跑进路边的变电室里躲避,不幸触电身亡。当地的年轻人由此开始了与警察发生正面群体冲突并在夜间大量焚烧汽车,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城郊骚乱。

  11月7日和11月8日是骚乱局面最为严重的两天,有人在骚乱中被烧死。包括警察、防暴队和宪兵在内9500名执法人员赶赴第一线开展执法工作,控制局面,抓捕闹事分子。消防和民防力量也全部出动,参与救火和救援。从骚乱第九天开始,警方夜间出动直升机监视和观察现场情况,指挥控制局面。

  法国政府在加强执法的同时,加快了司法程序,从快处理闹事犯罪分子。骚乱第12天,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授权各省政府依据1955年的治安法律自行实施宵禁。很快就有30多个省实施了宵禁。根据宵禁法令,在夜里10点至清晨,16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允许开车和出行。无人陪伴的年轻人成了警察检查和控制的重点对象。防暴警察和城市警察加强夜间巡逻,对犯法和违抗执法的,不必事先经过法院批准,就可根据刑法条例适时查缉,违法者将被处入狱两个月。到了第13天晚上,仍有600辆汽车被烧毁,204名年轻人被捕。但与前一天晚上相比,形势已经有所好转。

  连续十几天、蔓延到全国各地的骚乱,主要发生在巴黎的郊区北非和阿拉伯移民的聚居地。在巴黎郊区的这些社区,失业率比巴黎市区高两到三倍。那里的居民生活条件差,社区经常发生刑事犯罪、贩毒和治安案件。闹事的主要是15岁到18岁的年轻人,多是外国移民的后代。他们主要针对汽车和仓库、商场等公共设施纵火。骚乱在夜间发生,白天则一切正常。骚乱的自发成分高,没有发现明显的有组织犯罪迹象。在巴黎以外的其它城市,情况也大体相似。

  在法国的报纸上,我发现了这样一组数字:在6300万法国人中,近600多万人是来自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占全法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表面上看,法国社会人人平等,但实质上这个国家还存在着种族歧视、就业和教育机会不平等、存在着贫富差距,而且问题比较严重。法国允许大批的北非移民进入法国领土,却没有对他们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加以必要的关心和改善,虽然政府强调建设团结社会和移民融入,但社会矛盾依然大量存在,外来移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矛盾日益加深。外来移民认为法国发展企业就会给他们解决就业,但是结果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在骚乱中少数人以商场和仓库为袭击目标,发泄不满,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法国政府一方面强调外国移民应当融入法国社会,另一方面却安置他们大量地集中居住,这在客观上使这个外来的移民群体无法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因此,他们自然在心理上产生了被这个社会边缘化和被抛弃的感觉。欧洲的舆论认为,参与骚乱就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找茬儿向政府示威,法国和欧盟都应当检讨其移民政策和对移民的社会管理方法,设法改善国内的外国移民的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同时还应当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控制非法移民的涌入。

  学潮引发的轩然大波  

  2006年,一项新的劳工法案在法国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对,全国性的大学潮一闹就闹了两个月。这期间,学潮和罢工此起彼伏,致使法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治安危机。

  根据法国的劳工法,企业解雇签约员工需要在事前正式通知本人并说明解雇的理由,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解雇员工。法国政府感到这种情况制约了法国经济的发展。考虑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为了增加企业在雇用青年员工方面的灵活性,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仓促推出了首次雇用合同法案。

  法案规定,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企业可以与不满26岁的青年人签订首次雇用合同,但是在签约后的两年内,企业无需说明理由就可以将其解雇。

  法案一出台就遭到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即便之后政府作出有限的让步,也并没有平息反对的浪潮。反对劳工法的游行示威像传染病一样,从大学一直传染到了高中。几天之后,示威和罢工由学校和部分工会延伸到更多的行业,劳工就业问题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全法国的社会危机。一份抽样调查显示,6%的法国人实际上参与了反对新劳工法的抗议活动,47%的人希望撤销法律,45%的人希望维持不变。

  学潮对教育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法国全国4330所中学有513所受到游行示威的影响。其中145所被关门或者堵塞,368所出现骚乱。在84所大学中,有58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7所大学校门被堵,41所出现骚乱。6月份正是中学毕业考试的季节。在连续几个月的游行示威期间,学校只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上课,有的学校几乎变成了空校。

  铁路、公共汽车、地铁、航班等交通的正常运行秩序也都受到影响。在罢工时间里高速火车只有一半运营,特快列车只有40%运营,地区快车只有三分之一运行。巴黎通往机场的一些重要线路只有一半车辆运行。一些航班因此误点或取消。通往火车站和主要道路口以及个别地段的高速公路也在一些时间里被示威的人封堵,有几天巴黎大区的报纸无法正常发行和递送给居民和游客带来很大不便。巴黎市突然一下子陷入了极不正常的状态。人们担心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到电台和电视台的正常播放。

  法国的社会治安环境也因此变得十分糟糕。不仅出现了游行示威的学生冲击火车站、在公路上设置路障导致交通堵塞的严重事件,而且巴黎连续几天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严重的打砸抢活动,闹事者随身携带铁锨、十字镐柄、凿子、催泪弹,有的甚至带着刀具。游客被抢走随身物品并被打伤住院的镜头几次出现在电视新闻中。巴黎市中心也有多家商店被抢被砸毁,其中包括华人华侨经营的中餐馆。在局势不好的地区,店家只能早早关门。

  截至4月4日,全国已经发生了5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全国有近300万人参加。巴黎市警察局为了保证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动用了4000人左右的警力。防暴警察封锁了位于首都中心位置的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通向敏感地区的道路也设置了路障,气氛紧张。警察做好了各种准备,警车派到路上,以防不测,为了防止暴力事件发生,在巴黎几个城郊铁路和城市地铁转换站,也部署了全副武装的警防暴察。便衣警察有针对性地对可疑的年轻人进行搜身检查。当天晚上,闹事者与警察再次发生了长时间的对峙和暴力冲突。刑警在共和国防暴队的配合下,在巴黎市抓获了600多名闹事者,并且在消防队的配合下多次出动救援受害人。被捕的闹事者因犯有对共和国治安部队施暴、暴力抢劫和毁坏商店和公共财物等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几个月前的巴黎郊区骚乱以后,法国经济刚刚恢复微弱的增长,但是随着反对首次雇用合同的示威活动不断升级,很多企业的雇主开始担忧起来,再这样闹下去,法国的经济将再次滑坡。本来希望通过支持学生闹事反对新的劳工法的大多数法国人,也开始担心骚乱会不会在自己的家门口上演。

  最后,法国政府迫于压力,决定用帮助困难青年就业的新机制取代《首次雇用合同》。几个月来的抗议示威活动和严重的社会混乱状况终于宣告结束。但是这次严重的动荡,再次加重了法国的社会问题和治安隐患。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颜面扫地。政治威信受到严重破坏,执政和管理国家的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经济上由于取而代之的法案准备向16岁到25岁的低学历、居住在敏感街区的年轻人提供长期雇用合同的雇主提供每月400欧元的补助,加上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将使国家2006年的预算增加1.5亿欧元的额外开支,2007年将会继续增加3亿欧元。这笔开支将只能通过提高烟草税来征集。

  动荡过去以后,法国各界认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法国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和应变力。中法之间的一系列贸易纠纷,也反映出法国的产业竞争力出现下降和虚弱。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货,法国和欧洲的制造业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只有埋怨、罢工或者寻求政府的行政保护。有关社会问题专家在报纸上撰文,他们分析认为,没有竞争,经济便不会持续发展,社会也不会永远繁荣。不与时俱进,法国的处境肯定会越来越艰难。另外,法国政党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不惜牺牲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和国家利益。这些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综合到一起,都为社会治安的动荡和暴力活动的频频出现埋下了伏笔。

  伴随骚乱发生严重袭警事件  

  法国那几年的社会治安情况非常脆弱,可以说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前几次骚乱刚刚平息不久,2006年10月,巴黎大区的一些省份和马赛、里昂等地再次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而且袭击警察的事件出现升级,警察频遭歹徒袭击,引起了法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上一年法国郊区暴力活动以来,警察明显地成了歹徒的暴力袭击目标。法国内政部发布统计报告,2006年平均每天有10多名警察受伤,遭遇各种袭击而受伤的法国警察已多达2890人,数字为历年来最高。有的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围堵和殴打执勤警察,有的歹徒有预谋、有组织地伏击巡逻警察,警察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遭袭受伤的包括刑警、巡警和防暴警察。

  10月18日,巴黎大区没有值班任务的警察聚集在依夫林省警察厅门口抗议,一个多月之内他们多次遭到郊区闹事青年的暴力袭击和埋伏,而政府却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打击犯罪,致使警察的人身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治安警察工会随后呼吁全国各地的警察行动起来,抗议暴力袭警。抗议的警察们表示,如果警方没有足够的警力,警察没有基本的安全保障,他们有权依法拒绝出警。

  当年9月份以后,法国频繁出现零星的焚烧公共汽车和袭击警察的事件。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10月底的马赛,一群闹事青年用汽油焚烧了一辆载有10余名乘客的公共汽车,一名26岁的女大学生被烧成重伤,生命垂危。这起恶性暴力事件引起了法国政府和民众的震惊。马赛当地的公共交通停驶一天,表示抗议。当地警察迅速加强了共和国治安部队的力量,同时加强了对主要车站的巡逻和监视。司法警察人员在检察官的组织下开展调查和搜捕,收集证据,起诉犯罪嫌疑人。

  在10月27日和28日这两天,法国共有277辆公共汽车被放火烧毁,6名执勤的警察在骚乱中受伤。而在这一年的前6个月时间里,法国已经有2.1万辆公共汽车被闹事歹徒纵火烧毁。

  法国警察情报总局告诉我们,警方总结了各省情报部门的汇报后认为,经过去年的执法打击和社会综合治理后,郊区的骚乱情况曾经有所缓解。但是城市暴力活动又有所抬头,说明去年发生骚乱的一些诱发因素和不满依然存在,一些敏感社区边缘人群关注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警察不断遭到袭击的情况来看,暴力不再只是自发的方式,而是以某种有组织的方式泛滥开来,可能还会继续蔓延。同时,法国许多政界人士指责媒体过多地渲染“一周年现象”,认为这种宣传会加重紧张形势。有关专家呼吁法国有关部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考虑使执法与司法手段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有力地打击和处罚严重的犯罪分子,执法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的安宁和人身的安全更得不到保障。

  对此,法国政府表示要采取严厉措施、毫不留情地打击袭警犯和骚乱分子,依法将闹事者送上“重罪法庭”,震慑犯罪分子。

  法国警察加强了侦讯、调查和抓捕行动。仅在10月27和28日这两天,警察就逮捕了47名闹事青少年,其中34人在巴黎郊外被逮捕。10月19日,法国司法警察在防暴队的掩护下,在埃皮奈市,逮捕了在该地区涉嫌参与袭击警察并打伤一名刑警队员的8名年轻人。被捕者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1岁。这些歹徒被检察官控以“预谋和严重谋杀警察”罪。

  法国警察在社会矛盾的旋涡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警察不断遭到犯罪分子袭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要求政府重视维护警察的权利。政府开始讨论面对严重的暴力袭击时,警察是否可以真刀真枪地反击。对于政府来说,如何不断地解决社会矛盾、有效地开展社会控制、加强警察的装备、组织和强化警察的自卫意识和技术,将是其需要认真考虑的重点问题。

骚乱 法国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