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警察和风景同在
警察是各国维持社会秩序治安的武装力量。各国的警察,虽然着装不尽相同,但所执行的任务却相差无几。在西欧各国的街头一般很少见到警察,但在意大利却是个例外,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是社会治安相对西欧其他国家来说最不好,大街上的警察是最多的。
笔者当海员时曾到过意大利的很多港口,所见到的意大利警察都是着装笔挺,武装带、手枪、警棍、匕首统统随身携带,有一种震慑作用。前不久又去了意大利的几个内陆城市旅游,更加深了对意大利警察的印象。
不同的警种
意大利拥有两套警察体系,国家警察体系和自治警察体系。细分又有4个垂直领导的国家警察系统:内政部的国家警察,国防部的军事警察(宪兵),财政部的财政警察(金融警察)和隶属司法部的改造警察。
国家警察负责大要案件(如杀人案件、黑手党、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等)的侦破,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国家警察和宪兵负责。国家警察在每个省会设一个警察局。
宪兵也称军事警察,马路上都可以看到,他们有些像我们的武警,但权力很大。宪兵是意大利四大武装力量之一,执行军事防卫、军事警察、公共安全和法律警察的功能和紧急事态介入。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国家警察和军事警察职权是交叉的,所以一有大案要案总是有这两种警察同时出现,地方警察也出现,都是在警戒线附近活动,维护现场秩序的。另外,据说军事警察的武器更厉害,坦克、飞机和导弹等重型武器都有。
第三种是金融警察;第四种是改造警察;第五种是自治警察,也就是地方警察,主要负责轻罪、交通管理、建筑、商业和税收检查工作。第六种是消防警察,不发生火警很难见到他们。前两种警察随处可见,我们常说遇事找警察,可在意大利说不定你没事,警察也会突然找到你,查查入境游人的护照是真是假,看看海员的海员证和登陆证带没带等是经常碰到的事。
罗马警察:“城中的小偷不能管”
罗马警察着蓝色警裤,蓝色短袖上衣,白色武装带,大盖帽,庄重严肃中不失风度。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不随意越境半步。因为在罗马城内还有个著名的“城中国”梵蒂冈。这个国土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000人的国家,每天却有上万人的游客到此观光。梵蒂冈与罗马城的国界就是地面画一个醒目的标记,罗马的当地居民可以随意出入梵蒂冈,可是在标记外罗马一侧执行公务的罗马警察只要穿了警服就不会随意进入梵蒂冈,但你脱了警服变成一个平民就可以自由出入了。于是,在罗马就出现了“城中有事件,警察坚决不管”的有趣景象。有人说,梵蒂冈广场每天的小偷比梵蒂冈的市民还多,但罗马警察只负责广场外罗马的治安,对广场上发生的事爱莫能助。所以来梵蒂冈带团的导游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游客要注意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
热那亚警察:微笑着告诉您抓不到小偷
我们乘旅游大巴从法国南部小城尼斯前往意大利的米兰,中午按计划在意大利的海滨城市热那亚就餐。热那亚是个港口城市,笔者当海员时多次到过这里,亲自领教过这里的社会治安混乱,主要有偷、诈、抢三类。这次故地重游,偶然发现导游选用的中餐馆就在港区不远。大家下车后,所有游客、导游和司机都向饭店而去。吃过饭,有些人想单独活动一下,然后再回到旅游大巴上,饭店的中国籍服务员告诉导游说你们最好集体行动,这里治安不好,经常有中国游客遭到抢劫。导游将这番好意向大家说了,才没有人单独行动。大家一起回到车上,上车一看,车上连同意大利司机和导游共6人的物品不翼而飞,大家惊得一身冷汗,司机慌忙打开行李箱,万幸,行李箱完好无损。
在西欧旅游,司机不负责车上物品安全,而且司机还会多次强调物品不要放在车上,因为曾发生过车窗玻璃被砸碎、包被拎走的先例。丢了东西,我陪导游去警署报案。警署大厅整洁安静,一男一女两个警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耐心听了导游的述说,那女警察微笑着递过一张表格,让我们填上姓名、国籍、在何时何地丢了何种物品,然后微笑着告诉我们,所丢失物品找到的机会概率几乎为零。对这样的回答我们当然不能满意。那位男警察就耐心地解释说,可以断定,盗窃者肯定不是当地居民,都是一些外来移民所为,这些人大多是偷渡过来的,没有档案,没有工作,行踪不定,不是当场抓住,等于大海捞针。就连全程陪同我们的意大利司机也为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生这样的事感到伤心,因为他的东西也丢了。
佛罗伦萨警察:艺术气息里也有不和谐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发源地,是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之都。一个仅有40多万人口的城市,却拥有40多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座壮观的宫殿,建于各个时代的教堂和难以尽数的雕塑,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城市里到处都充满着艺术气息,文化艺术的杰作一不小心就会撞了你的腰,一伸手就能掂量出文化的分量。
它的大街小巷,任何一座建筑,每一个地方,一砖一瓦,每一个雕塑都向游人展示着诗情画意,讲述着历史的故事,演唱着古老优美的旋律。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每一个游客都会感到自己在大师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都恨自己的知识太贫乏。
可是就是这个艺术之都,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游客在广场拍照,因不懂广场黑人的用意,接受了人家的几粒玉米,叫人家宰了2欧元,留下了佛伦罗萨“玉米最贵”的印象。导游说这还叫你捡着了,因为干这种营生的人,见你是单身游客,你一露钱包,他说不定抢着就跑,茫茫人海,人地两生,你能追得上吗?
为了维护这里的治安,保持旅游城市的形象,这里的警察也是随处可见,在不到两个小时内,我见到两种着装的警察,一种是深蓝色裤子、浅蓝色短上衣、黑色大盖帽。另一种是着头盔、肩章的男女警察。有的游客不无担心地说,这里要是没有警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而当地人说,这都是移民政策的失败。
水城警察:闯进游人视线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这个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城,每年需要迎接的游客却有上千万之多。
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在路边标着“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多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贡多拉是种细长、两头翘起的小艇,乘坐贡多拉在水巷行走,穿过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古桥,高高低低的古老的房子,在水中倒映出一行绰绰约约的影子。水城好像一个大写的惊叹号,插进水里沉思默想。曲折狭窄的小巷,犹如迷宫,家家开门是水,出门乘船,这才是真实的威尼斯。河道两旁连片陡峭的楼房,顶上几乎贴在一起,就剩了一线天。有的人家楼下有一个水中小院,小院里是水,泊着自家的小艇,就像西欧其他国家住户门前的小轿车那样静静地泊在那里,主人啥时想出门,跳上小艇发动机器,不一会儿就消失在纵横交错的水巷里。
现在,从五洲四海来到威尼斯的观光者,都愿意坐在小巧的贡多拉上,沿着一条迂回曲折的水道,观看天光、水色及两岸那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群,仿佛置身于一条艺术长廊,美不胜收,还颇有几分浪漫之感。来到这座无车的城市里,凡是世界各地游人都同样以舟代步,男女老幼也同样如此,就是意大利总统、罗马教皇到此也必须放下尊贵的架子,安步当车,或者以舟代步。因此,尽管这里天天游人如织,却丝毫不闻车马之喧,少了许多现代城市中那恼人的汽车噪音污染。
在水城威尼斯,我真是没有刻意寻找警察,可以说是警察自己闯进我的视线的。到威尼斯导游安排游客乘当地称为贡多拉的小艇游水巷,因为我当海员时曾多次来过这里并多次乘坐贡多拉,半生与水和船打交道,就放弃了乘贡多拉游水巷,与导游、司机在码头休息。这时,3位身穿深蓝色裤子、白色短上衣、白色大盖帽的警察从眼前经过,到我跟前不远处又站住商量什么事,正好被我摄入镜头。意大利的警种多,服装颜色也不一样,让外行一时无法识别出他们是什么性质的警察。
比萨警察:热得光着头
比萨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却因为一座失败的建筑而闻名于世,那就是世界七大奇观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其实是比萨教堂的一部分,整座教堂分为主教堂、洗礼堂与钟楼三大部分。教堂的钟楼,就是全球闻名的比萨斜塔,因为斜,才蜚声国际。知道比萨斜塔还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上,科学家伽利略做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登上的就是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1174年动工,1350年完工,由著名建筑师那诺·比萨诺主持修建。斜塔是8层圆柱形建筑,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厚约4米,顶部厚2米多,从下而上,外围8重拱形券门,由底层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顶层12根圆柱,建成213个拱形券门而成。全部采用大理石,重达1.42万吨。造型古朴而秀巧,是罗马式建筑范本。顶层为钟楼,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级,盘旋而上塔顶,可以眺望比萨城全景,是比萨的标志性建筑物。
塔由于造基不慎,到第3层出现倾斜,被迫停建达一个世纪,后来继续施工。建成时,塔顶中心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600多年以来,塔身继续而缓慢地倾斜,从1918年开始测量以来,发现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1毫米,现在塔顶已偏离垂直线5米多,但就是不倒,所以称为“斜塔”。
斜塔有个美丽的传说,说设计者是个驼背,生活中人们总是取笑他,在他奉命设计这座塔时就发誓一定将塔也设计成弯腰驼背的样子,给人们看看,结果费尽心机也没设计出弯腰的塔,最后只好设计成斜塔了。
另一个传说则跟讨工钱有关,说是建造者经过多年努力,眼瞅着塔就造完了,但就是拿不到工钱,所以工匠们陆陆续续都不干了远走他乡,只有包工头这些年对塔很有感情,在他拿不到工钱的时候,还是坚持到塔竣工。临走时这个工头感慨地对塔说了一句:“我真不忍心将你留在这里,你要是能跟我走该多好啊!”谁知工头前脚迈步,塔也跟着向前一迈,只可惜塔太笨重,根基又太深了,它只是有灵性地向前一探身子,根部并未动得了,所以就变成今天这副模样了。
在斜塔广场如织的人潮中,还有邪门的事,人群中混杂着不少黑人和吉普赛人小偷,使游客防不胜防,有两个鬼鬼祟祟的吉卜赛年轻人在我们游览结束后要上公交车时刚伸手掏兜,就被有经验的导游大喊一声,他们才没有得逞。
比萨斜塔下保一方平安的警察也不少,他们穿深蓝色的警裤、灰白色短上衣、黑色大沿帽,两个年纪稍大的警察可能是因为天热的缘故,光着头在一辆警车旁注视着广场,一旦发现有违法犯罪活动发生,他们就会该出时就出手。
西欧12国之行,意大利是我见到警察最多的国家,据导游讲,意大利相对而言也是西欧社会治安最不好的国家。有撬门上车拎包走人的,有不明其意被抢的,有光天化日抢走背兜相机的。但不和谐的事毕竟是少数,事物总是相对而言,在意大利处处可见警察的身影,在某种意义上说,警察在游人眼中也是一道风景线,所以意大利一游并不后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