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神探李昌钰昨天作客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李昌钰,传奇式的华裔神探,被誉为“现代福尔摩斯”。30年来,他破解的奇案、疑案和震惊世人的棘手案件共8000多起。其中包括:辛普森杀妻案、轰动全美的“锯木机杀妻案”、克林顿性丑闻案等。
昨天,李昌钰博士一袭西装、笑盈盈地出现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的报告厅。他为此次短暂的2天上海之行,精心准备了每场均在3小时以上的3场讲座。期间,已经年逾古稀的他,更是坚持以站立的形式连续演讲,所付出的真诚和努力,感动在场所有的人。
定格
“我只是一个工作人员。每一天都要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人生一生只做一件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讲座开始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李博士讲到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时,准备的话筒出了点小问题,现场师傅修理话筒多次未果,于是就拿来很多话筒。李博士为了缓解现场气氛,打趣说:“其实每个话筒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把现场同学引得哈哈大笑。由于很多疑难的刑事案件都是凶杀案,毫不夸张地说,李博士到现场勘验过的尸体不下千具。演讲中,他打趣地说他这辈子是不怕鬼的,只有鬼怕他。机智、有亲和力,给人印象至深。
有谁能够想到,这位如许幽默而又坚强的神探,初到美国时身上只有50美元。在这个很多人眼中的梦想之都,他做过很多卑微的工作,他做兼职、教美国人功夫、在餐馆里端盘子赚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中国人身上固有的那种拼搏精神完成了学业,开创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的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理想,永远不要说不,要知难而上,特别是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要知难而上。”
“一辈子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是贯穿李昌钰整个讲座过程最多的一句话。他说他一辈子之所以能达到一些成功,就是因为他努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那么,享誉国际刑事鉴识科学界的李昌钰,面对“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现代福尔摩斯”等一个又一个的头衔,他更喜欢被怎样定义?
“我只是一个工作人员。”由于多重的身份,李昌钰每一天所面对的事都可能和前一天不同。“今天我在讲学,明天在看案件,后天或许在开会,每一天都要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其实,李昌钰更希望被称作生活艺术大师,他说,人需要在工作中发觉乐趣,在劳动中体会闲情,常常怀有感激之心,一生才能快乐无穷。
他对年轻学子的训诫是:人生就如搭乘火车,经过大学的训练,就等于取得了进入火车的月台票,当然最终上哪一班火车、往哪一个方向走,都需要自己做决定,但如果没有月台票,上火车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现场和证据,当个科学家,就不能有Feeling。”
-破案成功的案例要讲,错误的行为更要讲
据了解,李昌钰之所以能迅速登上国际刑事科学鉴识界顶尖权威的宝座,赢得检控双方、法院、法官、民众等各方的尊重与高度信赖,关键在于他主持的实验室,坚持作业完全独立,鉴定结果绝对不受上级部门的侦办方向所左右,实行直接向州警察总监报告负责制,达到刑事鉴定独立公正,破案勿枉勿纵。
“面对现场和证据,一个普通人,很多时候凭借的是FEELING(感觉);但是当个科学家,就不能有FEELING,需要的是科学正确的头脑。”他坦言,自己多年来之所以能屡破奇案,靠的不光是高科技,也需要比别人更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更重要的是良心和责任,因为一个要案往往会影响历史进程。
李昌钰说自己破案有个特点,就是在没有证据时绝不贸然下结论。以其中广受关注的“世纪审判”辛普森案件为例。在此案中,过去由于美国媒介的误导,很多人认为是“金钱购买了正义”,而李博士完全从事实出发,以充分的证据证明了警察存在嫁祸于人的嫌疑,从而使辛普森无罪释放。
一生破案无数的李昌钰,在昨天的讲座上,讲了许多他经办过的案件,其中无一不是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是纯粹的车祸,还是车厢内谋杀再伪造的现场?高速公路上警车撞死联邦警察案,就是配接卡车上很不起眼的一点点痕迹成为了整个案件的关键所在。
李昌钰丝毫没有回避在物证收集中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收集口香糖的物证,他的助手错误地用了纸包。幸好,那次现场还有当事人使用过的牙签,通过DNA鉴定,才没有妨碍侦破。“成功的案例要讲,错误的行为更要讲,这是大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吸取教训的好机会。这一点,与讲成功案例达到的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这里很懂礼让,不像美国高校,我每次不是领带被扯歪了就是扣子掉了。”
-行程很高兴上海的同学们很懂礼让
李昌钰此次上海之行,80%的时间都给了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他将在昨今两天为师生开设“现场与物证”、“21世纪刑侦新技术”和“世界名案探析”三场讲座。
最早的一场讲座,早上8点半准时开始,但是不到7点,礼堂门口就已经聚集了大批准备进场的同学。同学们极高的热情打乱了现场工作人员对礼堂座位事先的安排,800人的报告厅至少来了1500名各个学院的同学,过道上也满是席地而坐的学子。神探驾临的消息,也让外贸等松江大学城的外校学生悄然“潜入”,不少松江区公检法系统的专业人士也不肯放弃听神探讲座的机会,纷纷涌入会场。
“追星族”实在太多,为了最大限度地容纳学生,经过李昌钰的特别允许,同学们甚至可以在讲台上就地而座。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李昌钰把五分之四的地方都让给了听讲者。距离报告席最近的几位同学,离李昌钰甚至仅有50多公分。期间,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他,更是以站立的形式连续讲学,所付出的真诚和努力,感动在场所有人。他则坦言,自己十分喜欢这种形式。“手舞足蹈”开放式地交流,会让同学们时刻充满兴趣而不是听听就犯困了。所以,他坚持拒绝校方为他在台上准备的座椅。
“同学们听讲的兴致很高,在可以的范围内,我愿意以这种近距离的方式接纳他们。”事后,李昌钰告诉记者,有近200名同学同时也在报告台上,这样的经历,对有40多年讲学经历的他来说,也是人生中十分罕见的一次。“在这里,同学们热情归热情,但很懂礼让,这一点我很高兴。不像在美国一些高校讲座,我每次出来不是领带被扯歪了就是扣子掉了。”李昌钰笑着回忆道。
而对于讲座后记者的紧逼访问,工作人员担心先生年事已高、讲座后过于疲劳,不断要求记者“可以了”,倒是老先生很体谅地解围,笑着“挡驾”道:“没关系,随便聊几句没事的。”全然不见一个誉满全球的神探架势,有的只是一个愿意分享自己、和年轻人聊天的人。
-对话
最欣赏自己从不主观臆断
记者:怎么看待此次华政之行?同学们都坐到了讲台上了!
李昌钰:这说明同学们非常热情,非常喜欢我,我很感荣幸。说起来,我和华政也是老朋友了。
记者:“老朋友”一说从何谈起?
李昌钰:因为我的专长以及华政的特色专业,差不多是一派的。而且前年开始,我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名誉院长和兼职教授了。
记者: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每年都能在上海见到您,并且听到您带来的精彩讲座?
李昌钰:那要听从华政的安排了哦(爽朗地笑)。但愿吧。
记者:现在您的生活基本上是怎样安排的?
李昌钰:我都退休了三次了,但仍然无法彻底闲下来。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在美国,三分之一在康州,还有三分之一就在世界各地啦。
记者:对于从事法政这一行,您有着怎样的信念?对于今后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有什么想说的话?
李昌钰:公正、客观、正义。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对法政越来越有信心。以物证说话,不受压力所左右。
记者:最欣赏自己身上的品质是什么?
李昌钰:我喜欢让证据说话,从不主观臆断。未来从事鉴识科学的人也一定要如此。
-影像
古稀神探提出与学生一一合影
记者面前的李昌钰,一边讲演,一边放着PPT。那紧张、残忍的凶案现场,破案时的蛛丝马迹,让在座的同学仿若身临其境。
“真想不到传奇人物一点都没有架子!”前来听讲的同学们,当听到台上的李昌钰主动提出“讲座后,同学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上台和我一对一地合影”时,全场再次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名人忽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原来,在一些PPT中,有不少是李昌钰和知名法官、警察长的合影,又联想到同学们“追星”拍照心切,于是李昌钰就主动在台上作出了如此“大方”的承诺,回应他的,是同学们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打心眼里的高兴和赞赏。
正如李昌钰自己所讲,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也愿意看到年轻人比他们这一辈人更加积极、奋进。也因为此,他愿意包容年轻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