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外警嘹望>详细内容

外警嘹望

英国警方非法窃听案挑战“新闻自由”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陶蹊 发布时间:2008-10-03 12:56:22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年初,英国曝出了伦敦警察局对穆斯林工党议员进行非法窃听的丑闻。这是英国政府机构首次对议员进行非法窃听,迅速掀起了一场媒体和人权组织对警方问责的“风暴”。然而,伦敦警察局内部最早站出来揭发窃听行为的警官马克·卡尼遭到了警方起诉,与他熟识的女记者萨莉·穆勒也因报道警方丑闻而被送上法庭。有消息说,警方对穆勒进行了脱衣搜查,还对其进行了恐吓。这一事件被披露后,引起了英国新闻界的强烈关注。英国《观察家报》9月21日的评论指出,如果穆勒最终被判有罪,将是对新闻自由的极大侵害。

  1.警察突袭女记者的办公室

  萨莉·穆勒并不是什么“大牌记者”。她今年49岁,供职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公民报》。米尔顿凯恩斯是位于伦敦西北的一个城镇,总人口约20万,他们是《米尔顿凯恩斯公民报》的全部读者。

  作为一份地方都市报,《米尔顿凯恩斯公民报》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板块是社区新闻和犯罪报道,穆勒就负责这个板块。不过,由于穆勒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照顾3个子女(她的大儿子今年20岁,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两个女儿分别是16岁和10岁),每周仅能为《米尔顿凯恩斯公民报》工作12个小时。为了给大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穆勒和丈夫于2007年4月在郊区买下了一幢小别墅。那段时间,除了上班、照顾儿子外,穆勒整天忙于收拾新居。

  2007年5月8日上午,穆勒前往当地的一家建材超市,为新房子挑选壁纸。当她夹着一卷壁纸走出超市门口时,突然接到报社同事打来的电话:“警察在报社,他们在搜查你的电脑!”据那位同事描述,警方当天一大早就到了报社,开始详细搜查穆勒的办公桌,甚至连“盒子中的小零食都要拿出来一一查看”,对放在桌子上的几本小说“逐页检查”,足足折腾了三四个小时。

  穆勒感到十分惊讶。由于负责报道犯罪新闻,她对当地警方并不陌生,与其中一些警察的关系还不错,她实在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成了警方的搜查目标。她立即发动停在超市外面的汽车向报社驶去,打算问个明白。

  2.早已成为警方的目标

  然而,穆勒还没到报社就接到了警方的电话。“希望你直接回家,我们在那里等着,你被捕了。”一位警察冷冰冰地说。穆勒回忆道:“我本来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司机’,听到警察的那句话,差点儿撞到别人的车上。”

  穆勒刚把车子停在家门口,聚拢在那里的一群警察就向她涌过来。穆勒打量了一眼,发现他们并不是米尔顿凯恩斯本地的警察。其中一名警官出示了搜查令,然后下令对穆勒的家进行搜查,另有4名警察留下来,在穆勒的汽车上有目的地寻找着什么。

  “那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早就成了警察的目标,”穆勒说,“他们是在取回他们的监控设备——我的车上一共被安装了两个窃听器,还有一个能发出定位信号的追踪装置。”两个窃听器被安装在驾驶座椅的头枕里,能够一清二楚地记录穆勒在车内的谈话。在此之前,警方已经对她实施了长达数月的监控,对此她没有一丝察觉。

  中午时分,警方搜查完毕,决定带走穆勒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电话簿,并要求穆勒“跟他们走一趟”。穆勒质问警察为什么要逮捕自己,对方的回答是,她涉嫌从事“公共场合的蓄意不当行为”。

  “听到他们的话,我更吃惊了。那是一个很‘古老’的罪名。在我的记忆里,30年前曾有人受到那种罪名的指控,当时是指在公共场合与他人发生性关系。于是,我对警察说,‘坦白讲,我今年已经48岁了,从来没干过那种事。’”穆勒回忆说。

  3.警界高层授意非法监听

  其实,警方指控穆勒的罪名并非从事“公共场合的蓄意不当行为”,而是“协助和唆使公职人员的不当行为”。这两个罪名的发音相近,才使惊恐中的穆勒产生了误解。

  罪名中的“公职人员”是指伦敦警察局的警官马克·卡尼。卡尼从警30余年,事发前是伦敦警察局下属泰晤士河谷警察局的监狱调查部门主管,主要工作是监控、调查监狱中服刑犯人的状况,以从中找到案件的侦破线索。

  为了完成任务,卡尼改造了辖区数座监狱的会客室。他将完备的监听设备隐蔽地安装在会客室内的桌子上,这样,服刑犯人和来访者之间的谈话就会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这些谈话,卡尼既可以掌握犯人们的真实想法,又可以从中发现破案线索。这也是许多英国监狱的惯常做法。

  2004年,一个名为巴巴尔·艾哈迈德的恐怖嫌疑人被伦敦警察局逮捕,关押在米尔顿凯恩斯的伍德希尔监狱。美国政府指控巴巴尔曾为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和俄罗斯车臣武装等募集资金,要求英国政府将其引渡至美国受审。然而,英国工党议员萨迪克·汗坚决反对引渡,他向英国内政大臣递交了上万人联名的请愿书,要求政府释放巴巴尔。

  萨迪克·汗是一名穆斯林,与巴巴尔从小相识,他坚信好朋友不是美国政府所描绘的那种“坏人”。2005年至2006年,萨迪克·汗多次前往伍德希尔监狱,与巴巴尔在会客室中会面,讨论案情的最新进展。

  伍德希尔监狱也归卡尼管辖,会客室的桌子上自然装有秘密监听设备。起初,卡尼并不愿意监听萨迪克·汗与巴巴尔之间的谈话,因为依据英国法律,政府机构对议员实施监听是违法行为。然而,上级授意卡尼照常监听,这让他承受了很大压力。卡尼说,他曾经数次试图与上级就此进行沟通,但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很显然,在伦敦警察局的高层人物中,有人对萨迪克·汗与巴巴尔之间的谈话感兴趣。

  4.剥光衣服 仔细搜查

  2007年初,忍无可忍的卡尼站出来,向媒体披露了这一违法事件,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议员萨迪克·汗十分愤慨,要求政府调查伦敦警方这一公然违反法律的行径。许多媒体和人权组织认为,伦敦警察局此举不仅违法,而且有种族歧视的嫌疑;如果萨迪克·汗不是穆斯林,而是一名“白人议员”,他们就不会明目张胆地对他实施窃听。在一片问责声中,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下令对此事以及警方的整套窃听手段进行调查,从而在英国国内掀起了一场“窃听风暴”。

  卡尼被媒体和人权组织视为“英雄”,却被伦敦警察局视为“眼中钉”。“窃听风暴”掀起后不久,卡尼就被迫辞职,并且遭到了警方的指控,罪名是“泄露国家安全秘密”。

  女记者穆勒和卡尼相识已久,两人早年还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感情。利用身为警察的职权便利,卡尼经常向穆勒透露一些案件的线索,供她做新闻报道之用,却从未告诉她议员萨迪克·汗遭窃听一事。因此,当伦敦警方指控穆勒“协助和唆使”卡尼犯罪时,她立即意识到,这是警方在搞“连坐”,是对卡尼进行报复。

  2007年5月8日中午,警方将穆勒带至距离米尔顿凯恩斯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班伯里警察局,将她关入一个小牢房后,便基本不再过问。“牢房很冷,我浑身上下都在发抖,我请求他们给我一条毯子。那里没有洗漱用品,甚至连手都没法洗干净。”穆勒说。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警察才丢给她一块香皂。穆勒的眼泪夺眶而出,整整哭了两个小时。

  当年5月9日下午,警方终于开始对她进行审问。他们详细询问了穆勒与卡尼之间的关系,指控她从卡尼那里“购买”警方消息,转手卖给《泰晤士报》等大报纸。面对荒唐的指控,穆勒不顾律师要她“保持沉默”的告诫,愤而反驳。警方审讯人员进一步威胁说,她犯下的罪行是如此之重,恐怕一辈子都要在牢房中度过了。当天晚上,警方将穆勒暂时释放。

  5周后,穆勒再次被带至班伯里警察局接受审问。或许是担心她在牢房中服毒自杀,一名带着橡胶手套的女警将穆勒的衣服剥光,将其浑身上下以及衣服详细检查了一遍,这令穆勒感到了莫大的侮辱。“从那以后,我不再信任警察,也不再信任这个政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人们甚至不能在街头自由散步。”穆勒说。

  5.她“做了记者该做的事”

  今年3月,伦敦一家法庭对穆勒等人的案件举行审前听证会,被告均坚决否认自己有罪。法庭将于11月初正式审理此案,预计审理将持续数月时间。

  英国许多媒体都对此案表示了关注。《观察家报》的评论认为,警方不以“违反《官员保密法》”的罪名起诉穆勒和卡尼,而是代之以从事“不当行为”的模糊罪名,本身就显得底气不足。“穆勒一案中有许多滑稽之处,其实是对新闻自由的公然侵犯……如果穆勒真的有罪,那么她的罪名就是‘当了一个记者,并且做了记者在自由国家中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她最终败诉,那么法庭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判例——新闻记者未经官方允许而与公职人员进行接触,就将被投入监狱,这无疑是非常荒谬的!”

  参考辞典

  威尔逊法则

  在英国,禁止政府机构对议员实施监听的规定被称为“威尔逊法则”。

  1966年,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向议员们保证,政府机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对他们进行监听。这一原则被称为“威尔逊法则”,此后,历届英国政府均接受该原则。此次工党议员萨迪克·汗遭窃听事件,是“威尔逊法则”确立以来首次遭到破坏。

英警方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