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博客”不要沦为亲民秀
据《北京青年报》昨日(9月27日)报道:据了解,今年9月,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派出所在南宁时空网上率先开设了广西第一家“派出所博客”,在开博的半个月里,“派出所博客”的点击率节节攀高,深受辖区群众的好评。
从最初的人大代表公开电子信箱、官员上网民意互动,到官员纷纷开博客,再到政府机关开博客,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信息行政的脚步。而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派出所博客”的出现,更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行政模式,它一面世就受到辖区百姓的欢迎和追捧。
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派出所博客”规避了人为障碍,摒弃了执法陋习,成为一个成本低、速度快的警民互动载体。同样,其积极意义也不可否认,公众通过网上与民警近乎“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不仅消除了警察与民众身份和心理上的落差,更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但是,笔者还是难免有些担心,“派出所博客”会不会被沦为一场亲民秀?首先,“派出所博客”会不会“三分钟热度”,昙花一现?前些年,为推广电子政务新模式,国内各级政府,纷纷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开办网站,可是,到现在有不少网站“长眠不醒”,成为一种“摆设”。据有关人士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4万多个政务网站。在对这些政务网站的随意抽查中,不少数据和信息陈旧不堪,甚至几年都没有更新,许多网站仍然只是“首页秀”。“派出所博客”会不会重蹈政府网站覆辙,目前尚难判断。不过,在笔者看来,派出所建博客,搭建民意互动平台,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在基层警力本来不足的情况下,长期把博客坚持做好,有待时间考验。
其次,一个现实中的好警察,才能成为博客中的好警察。如果一个民警在现实工作中,时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漠视公众利益,鱼肉百姓,即便“博客”了又如何?从这个角度上讲,“派出所博客”只能是警民互动的“替补”手段和载体。公安机关如果真把民意当回事儿,不一定盲目跟风地建博客,而应该从方便民众出发,不拘形式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这才是正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