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安培训成准警察?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建设平安厦门,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审议会”上,各人大代表针对创建“平安厦门”的问题纷纷献言献策,并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春节刚过,一提起“燃放鞭炮”这个话题,会场上的各位代表就较起了真。代表蔡明群认为,放鞭炮是一项民俗活动,市里不应该全面禁止放鞭炮,建议让市民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放鞭炮。话音刚落,另一位代表马上纠正了蔡明群的说法。他说,根据市政府文件,厦门不是完全禁止燃放鞭炮,而是有限度地禁止,市民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燃放。正当二位代表争执不下时,市消防支队长汪清波代表出来解了围。他认为可以适度地燃放鞭炮,但对燃放的品种、场所和时间要做限制,如“地老虎”、“冲天炮”等炮种就不安全,要加以限制,可能造成严重火灾或者会扰民的场所也要加以限制。
会上,各位代表就“从04年起,用5年的时间精心打造‘平安厦门’”这个话题,针对创建“平安厦门”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来自同安的代表黄文升首先发言。他对不少单位聘用退休老人担任门卫的做法提出批评。他还说,创建“平安厦门”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社会的工作,但是一些基层单位的人员都是挂职的,建议强化基层基础,加强以村居党支部为核心的建设。
“为什么民航比海客运安全?”在谈到交通安全时,代表王碧含说,民航的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公路和海事,其根本原因在于民航系统对安全管理相当严格,而乘客的安全意识也特别强。王碧含认为,创建“平安厦门”首先应以“防”为主,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加大宣传,让市民参与到其中来。
会上,各代表纷纷献计献策。针对警力不足的情况,代表建议针对保安这个群体建立考核机制和资格考试,把他们培训成准警察,缓解警力不足;在法院的陪审员制度这一块,代表建议利用社会资源,招收专业素质高的人充当陪审员;针对上访这个话题,代表建议建立有效的渠道让老百姓反映情况,建立专门的上访场所;代表们还对公安部门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民警“再多一些服务、多一些微笑和引导”,不要单纯以管理者自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