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南山被抢看警察应该怎样执法?
警匪“串通”的指责当然不值得一驳,有《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事实为证:为破获钟院士被抢案,警方大费苦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批示要求“尽快破案”,警方出动上百警员参与破案,并悬赏2万元,这才破获此案。如此说来,此前的猜疑,纯属无中生有地给警方“抹黑”了?其实不然,这种吹毛求疵式的质疑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指导司法机关规范化公平化地为公民服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钟院士贵为院士、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可以在法律面前高普通百姓一等,这个浅显的道理警方其实也懂,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真的做到这一点?如果是一名普通百姓笔记本电脑被抢,是否也能享受警方如此高规格重视的待遇?他是否也能占用如此多的司法资源为其服务?恐怕很难!执法活动往往因人而异从而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以及执法行为存在“看菜下饭”的弊病,这些恰恰是网民质疑并集中火力批评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并不在于抢劫金额的多少。钟院士的笔记本电脑虽贵重,里面还有学术资料,据说还有研究成功后价值几个亿的新药研制方案。但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钟院士的笔记本电脑被抢和普通群众的书包被抢,在法律上没有多大区别。因此,我们固然为警方的工作效率而感到高兴,但也很担心公安局在面对以后普通百姓被抢,是否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一个社会,要想良性发展下去,需要很多社会精英,也需要尊重精英的土壤。但在法律面前,精英和草根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精英对社会有功,就特别给予他们优待、甚至特权。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钟南山作为赫赫有名的院士,并没有对警方提出特别的要求。但警方是在用一个对待普通百姓的标志来处理钟南山被抢案吗?社会精英的一个笔记本电脑很重要,但一个百姓的皮包又何尝不重要?也许这个皮包被抢,将导致一个家庭从此陷入破落,一个父亲从此失去工作,一个孩子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姓的皮包被抢,警方是不是也应该发动百名警察快速破案呢?
假如这种又悬赏又大量投入警力的做法并不是开“执法小灶”,而是警方的执法常态,是一种最基本的执法规范的话。如果以后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钟院士那样的待遇,那么这将是法律之幸、百姓之幸。
延伸阅读:质问“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街头被飞车党抢走了手提电脑,10天后警方破了案,而且电脑里面的资料未遭破坏。此后,一种质疑声开始在网上蔓延:为什么院士的电脑被抢就能10天后原封不动找回?飞车党是不是和警方有“串通”?为了“以正视听”,6月22日《南方周末》以“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为题介绍了破案过程,对网民的质疑予以辟谣。
也许有些出乎《南方周末》预料的是,辟谣不但未获成功,反而却加深了网民的猜疑。有人坚信,这是“越描越黑”,警方与抢匪之间完全存在着相互勾结的可能,并认为这是广州治安异常混乱的重要原因;有人则大声质问,如果不是名人被抢,警察破案能否如此神速?
其实,这两种猜疑都可以用“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来提问。前一种猜疑虽然未免掺杂了网民们“丰富的联想”,但“原价一万左右的电脑销脏时能否卖到7000多”、“10天时间、几经倒手的手提电脑资料竟能未遭破坏”等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疑点。而后一种猜疑,则几乎是确定无误的事实:如果不是名人被抢,如果不是“省委书记批示”,破案速度肯定不会如此神速。而且,正是基于对后一种事实的切身体验,以及警匪勾结丑闻的屡屡曝出,才会让人油然而生前一种警方与飞车党“相互串通”的猜疑。
《南方周末》的辟谣落脚于前一种猜疑的“玄幻性”,然而真正有价值的关注实际在于后一种质问的“事实性”。这决定了《南方周末》的辟谣必然达不到效果。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名人被抢与老百姓被抢,警察区别对待是否合理合法?很多老百姓财物被抢劫的“死案”,究竟是无法破案还是警察重视不够?如果问得尖锐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质问:警察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名人服务?
我认真看了《南方周末》介绍的警方破案过程,除了“省委书记批示”和“成立级别很高的专案组”之外,破案手段也无非是“伏击守候”、“调查可疑车辆和可疑人员”、“严密布控”之类。如果我们的警察同志对所有公民的合法财产被抢劫都能如此重视,就算不能“破案神速”,是否至少大多也可以破案呢?值得一说的是,为了查钟南山的电脑,“警方却意外查获了被抢手机83部、手提电脑28部,据说已经有部分找到了事主”――看,这么多被抢的市民都托了钟南山被抢的福,警察难道主要是“为名人服务”,顺便也“服务”于人民吗?
也许有人会说,名人丢失的电脑价值更大――错!老百姓的电脑之于老百姓,决不比名人的电脑之于名人的价值更小;可能还有人说,名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或者纳税更多――错!正如“有偿纳税”是荒谬而可怕的,依靠全体纳税人供养的执法者却只在为名人服务时高效率,同样荒谬而可怕。
因此,“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依然是大可质问的。因为“破案神速”对大多数的公民来说,无疑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服务;相反,他们经常享受的是报案后再无下文的“服务”。是否“破案神速”如果只因警察的重视程度而异,那么老百姓当然要大声质问他们的“公仆”:为何对我被抢不重视?(来源:人民网 舒圣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