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上海警局为何出现大批“文职雇员”新面孔?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作者:刘丹 杨金志 发布时间:2005-02-19 15:20:25 浏览次数: 【字体:

   

    2004年起,文职雇员开始走进上海公安机关,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4年3月10日,128名“文职雇员”来到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这些不属于公安队伍、不穿警服的文职雇员将进入分局机关,从事话务、文印、打字、驾驶等方面的工作。而在以前,这些工作都是由穿制服的警察完成的。

    据了解,“文职雇员”上半年先在浦东分局进行试点,2004年全年,上海公安机关将招聘1000多名文职雇员;三年之内,将招聘5000名文职雇员。面向社会招聘文职雇员,顶替民警从事非执法类工作,将民警从琐碎的事务中脱离到执法第一线,是上海市公安局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警力不足,主要是结构性矛盾

    110接警工作的文职雇员
    长期以来,“警力不足”一直是制约警署工作效率的顽症。但一方面基层大量缺警,另一方面民警大量从事非执法类的事务性工作——“警力结构失调”是造成“警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在上海市浦东公安分局,今年将一共招收370名文职雇员。随着他们的到来,原来做话务、文印、打字等工作的警察,绝大多数都将腾出岗位,充实到执法第一线去。分局局长田卫华说:“在编制不可能有大的增长情况下,通过用文职雇员置换非执法类岗位的民警,把警力充实到急需的执法岗位,会有效缓解基层警力紧缺的矛盾。”    

    浦东分局是上海最大的公安分局,现有警力4095名,但是警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基层一线严重缺警。浦东警力占上海全市警力的10%,承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的工作量则占到全市的15%左右。新区实有人口达到300万,10%的民警承担了全市将近20%实有人口的管理。从理论上说,浦东分局每年都需要增加200到300名警察,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上海市局对各警种的配置标准,目前这个分局还缺基层一线警力418名。    

    例如,浦东分局六位局领导的驾驶员,目前全都是警察。分局副局长赵荣根说,当初严格按照招警标准把他们招进来,为他们提供全面的警务培训,一身本领却长期闲置。长此以往,一些警察的基本技能也会减退,真让他们再“上马路”,还有可能无法胜任。

 

养一个警察可以养三个文职雇员

    现有的警察队伍中,可分为执法人员和不执法人员两种。不执法人员中,一种是在整个执法过程中起重要协调作用的工作人员(如指挥长),另一种则是既不指挥执法又不协调执法的人员,他们一般从事一些计算机维护、打字、接电话、查资料等具体工作。    

   文职雇员的招考十分严格
    文职雇员,主要就是针对既不要求执法又不起协调作用的岗位。引进文职雇员,大大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说,政府养一个警察的费用,可以养三到四个文职雇员。首先,文职雇员的工资大约只有警察的一半;其次,文职雇员不用装备费、培训费、保险费和集中居住费。在上海,一个警察每年的警务成本大约为10万元,其中30%左右是工资。在浦东分局,一个警察的年收入为5-8万元,有些科技方面的非执法类岗位要16万元。另一方面,文职雇员则不需要进行警务培训,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是1500元左右,一年加起来两、三万。另外,文职雇员在管理上也更加灵活。文职雇员使用的是派遣制、合同制,如果干得不好,随时可以解聘。    
   报名参加文职雇员考试的人排成了长龙

    以往不同工种的警员待遇几乎没什么差别。实行文职雇员制度之后,政府可因雇员工种相对简单而降低工资支出。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说:“以前,一线警察因与机关打字员收入相当而心态不平,而现在,凡是警察都要到执法一线去,执法与非执法人员之间的收入相对拉大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何品伟说:“投入到一个警员身上的费用可雇佣三个雇员,同时又解放了三个警员到基层执警。我们与其雇三个联防队员到街面上去,不如雇三个文职雇员,把执法素质精良的警察解放到第一线去。”    

    因为文职雇员的种种优点,在一些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警方已长期大量雇佣文职雇员。例如,英国伦敦警察厅文职雇员占总数的31%,美国纽约警察局文职雇员占总数的17%。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警方有2.8万名警察,同时有7000名文职雇员;在特别行政区警务处,文职雇员也占总人数的17.4%,文职雇员还被分别派驻警察总部及各单位,为警队运作提供了行政上及技术所需的支援。

从“特殊保安”到“文职雇员”

上海警方对推动文职雇员工作十分重视
        文职雇员在熟悉工作
    早在几年之前,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经出现“文职雇员”的雏形。2001年2月,上海市局“110报警服务台”通过保安公司,面向社会陆续招收80名接线员。目前,上海市110的接线员没有一名警察,全都是“特殊保安”。在浦东分局,自2002年起也陆续招聘33名招聘“特殊保安”,从事机房话务、指纹比对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特殊保安”,实际上就是文职雇员。但是,“特殊保安”的工资从保安公司的利润里支出,而不是政府财政支出,因此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2003年12月27日,浦东分局面向全市招聘150名文职雇员。这是上海公安机关首次大规模、正式招聘文职雇员。招聘信息向社会公布后,竟然引来2500名报名者。经过面试、体检、政审,目前有128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岗前培训。这128人中,男女比例为2:8,党团员占绝大多数,年龄在18-35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有17人,大专79人,高中32人。    

    文职雇员的人事关系不在浦东公安分局,而是在浦东新区公共人事管理服务中心。由中心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中心再以“委派制”将雇员派到公安局工作。如果雇员无法胜任工作,分局只需要将雇员“退”回服务中心即可。具体的劳动关系变更、解除等手续,在中心和雇员之间进行。简单的人事制度,让公安机关能够集中精力处理警务活动。 

   这些文职雇员将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一,事务性岗位,如话务、收发、打字等;二,管理类岗位,如车辆管理、装备管理;三,技术性工作,如计算机网络维护、会计出纳、医生等。分局副局长赵荣根认为,文职雇员的工作特性有“三不”: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不承担具体执法任务,直接面对群众;不对民警行使指挥、管理和监督职能。    

    与一般公司的雇员不同,文职雇员除了要与公安机关签订《岗位职责责任书》,

        110接警工作的文职雇员
还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上海市局指挥部主任何品伟告诉记者:“有些民警担心文职雇员泄密。其实,即使是人民警察,我们也不敢保证他百分之百保守秘密。保密协议一经签定,文职雇员的行为就将受到法律约束。”浦东分局局长田卫华说:“使用文职雇员是否会给公安安全带来问题,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的解放问题。”    

    雇员的管理无须用警员管理的标准加以约束,各尽其职就行。譬如,警方要招一个电脑专家,如果用警察的名额招收,他必须要过体能、射击、驾驶等各方面的考核,十有八九不合格。但是,警方招他进来就不是要他做警察的工作,只要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通过雇员的形式招进来,就不用走那些程序。再者,如果严格按照公务员工资的额定标准,也留不住这样的人才。    

    三年来,上海警方一直以“特殊保安”的方式试行文职雇员制度。对于“特殊保安”,警方根据其工作质量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对工作效率高的熟练雇员,将运用经济原理中的“边际原理”进行适度加薪,尽量保持一个长期为警方服务的相对稳定的熟练雇员队伍。何品伟说:“越是熟练的雇员,我们越需要。对于他们的加薪,可以加到与警察差不多。今后对于一些从事高端技术性工作的雇员,可以付给他们比警察更高的工资。”

警务机制改革: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上海市局负责同志表示,上海的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单纯增加民警、警务用车等方式的上升空间已经很小。因此,上海的警务机制改革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职雇员制度,是上海警方“集约型”警务机制改革的一个侧面。    

   

一位参加文职雇员面试的报名者
一方面,上海市政府对上海警务要素投资巨大,警务资源丰富,但如何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警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有情况,如不“思变”,不仅会导致警务成本上升,更严重者将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以警务用车为例,机动出警的速度快慢,向来是检验警署工作能力优劣的标准。上海110出警有个硬指标:必须在5-8分钟赶到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公安局警务用车的数量不升反减,本来有近1万辆警务用车,还砍掉了2000辆车子。上海警方把精力主要放在改善车辆结构上,砍掉的车辆主要是性能差、年代久的车辆;同时,调整警务用车用途,增加警务执法活动用车,减少公务活动用车,严格禁止公车私用。何品伟说:“上海的路面很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增加警车,增加了也不好开,出警速度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我们从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上做文章。”    

    在警务用车的问题上,上海公安机关认为,国家赋予公安机关在紧急状态下征用社会资源的权力,因此,除了紧急状况下的用车外,一般情况下的出警也可以出租车代步。出租车和一般警车的车速相当,又能缓解日益俱增的城市交通压力。这不是简单的廉政问题,它降低警务成本,减小政府负担。    

    上海公安机关的同志表示,经济学原理说到底是一种工具,它不仅用在经济活动中,也广泛出现出现政府行政管理中。上海警方把经济学原理运用到一些内部管理和执法服务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何品伟说:“好的机制是成功的关键。我们逐渐要从‘用人来做’转变到‘用机制来做’的轨道上来。”    

    何品伟说,以文职雇员替代非执法岗位的警察,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对经费的节省,“文职雇员制度,其实是用经济学眼光运作现代警务机制。说到底还是讲政治,因为政府省的是老百姓纳税的钱。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高效的政府。”

文职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