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民间反扒队 专家呼吁立法加以规范
“五一”黄金周期间,当人们尽情购物时,一支特殊队伍仍在山西太原的闹市街头坚持“上岗”,他们就是太原市的民间反扒队。尽管刚成立一个多月,这支民间反扒队已经历尽了成就、艰辛与尴尬,擒贼近百,伤痕累累,广受好评,也频遭非议。
今年3月16日,山西省见义勇为协会将四名反扒高手组织起来,利用空闲时间义务反扒。目前,民间反扒队已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窃贼77名,太原当地媒体对其反扒活动进行报道后,反响热烈,不少人还要求加入反扒队。
然而反扒之凶险,常人难以想像。队长余建国身上大小伤疤20多处,还曾被歹徒打成轻微脑震荡。由于没有执法权,且人手很少,反扒队员还时常反被小偷诬陷、围攻。更危险的是小偷被抓后伺机报复,余建国在下班途中曾遭三个小偷伏击,被打得鼻青脸肿。
太原民间反扒队并非内地首创。近年来,武汉、南京、厦门、广州等地都先后组织了民间反扒队,却因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始终处于争议之中。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秦永雄说,民间反扒符合人们嫉恶向善、扶危助困的普遍道德准则,具有道德示范意义。他说,民间反扒有法可依,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等四类人员,任何公民都可以将其扭送司法机关处理……”。
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金维表示,从大体上来说,对太原市的民间反扒行为,公安机关予以肯定和提倡,但前提是只能抓不能罚,不能越权。
山西社科院政法所研究员温万名说,目前对反扒行为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民间反扒的度很难掌握,也难以监管,群众出于义愤,难免失去控制,进而侵犯小偷的人格权和人身权。民间反扒人员若动机不端正,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与小偷一样危害社会。
有关专家也表示,靠民间自定制度规范反扒行为并非权宜之计,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民间反扒作详细界定和规范。
当很多人趁黄金周尽情休闲时,一支特殊队伍在太原市闹市街头坚持“上岗”:他们着装普通,目光却机警地扫描“第三只手”;他们身份各异,老少皆有,却个个身手敏捷。他们就是活跃在太原市百姓身边的民间反扒员。尽管成立才一个多月,他们已体验了成就、艰辛与尴尬。
反扒队员时常被小偷诬陷、围攻
2006年3月16日,山西省见义勇为协会将四名反扒高手组织起来,利用空闲时间义务反扒。截至目前,民间反扒队已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窃贼77名,他们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百姓身边的110”。太原当地媒体对其反扒活动进行报道后,引起热烈反响,不少人要求加入反扒队。
然而反扒之艰辛,常人难以想像。
队长余建国身上大小伤疤二十多处,曾被歹徒打成轻微脑震荡,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由于没有执法权,且人手少,反扒队员时常被小偷诬陷、围攻。58岁的李继烈在和小偷搏斗过程中,牙齿被撞脱,如今整个下颚只剩一颗半牙。有次他在抓小偷时,受害者怕惹事离开了现场,于是小偷团伙一拥而上对他拳打脚踢,反诬他是小偷,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往他脸上吐唾沫。
更危险的是小偷被抓后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反扒队员家中的窗户常在半夜被砸破,放在楼底的自行车被刀子捅烂,上面插着恐吓信:“再敢多管闲事,杀你全家!”有一次,余建国在下班途中遭三个小偷伏击,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家后,妻子一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默默地打来一盆热水,给他擦拭嘴角的血迹和红肿的眼睛,一边擦一边低声啜泣。
但无论怎样艰险,反扒队员们都不言放弃。“为了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再辛苦也值得!这闲事我们管定了!”余建国坚定地说。
民间组织“权”有多大?
近年来,武汉、南京、厦门、广州等地先后组织了民间反扒队,却因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处于争议境地。有人说,“路见不平一声吼”堪称义举,宏扬了社会正气;也有人说,由于公民不具执法权,民间反扒员无异于越权执法。
太原市见义勇为协会秘书长要恒祯说,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反扒队员的存在,让小偷感到人群中随时可能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对犯罪行为有震慑作用。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秦永雄表示,民间反扒具有道德示范意义,且有法可依。根据我国刑诉法规定,“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等四类人员,任何公民都可以将其扭送司法机关处理……”。
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金维表示,大体上说,对太原市的民间反扒行为,公安机关予以肯定和提倡,也会紧密配合他们的行动,前提是只能抓不能罚,不能越权。
民间反扒组织“权”有多大?事实上,尺度把握之难正是民间反扒的尴尬所在。一些律师认为,民间反扒组织没有执法权,而法律只赋予普通公民自我保护权,以及举报、控告犯罪的权利。
山西社科院政法所研究员温万名说,目前对反扒行为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民间反扒的度很难掌握,也难以监管。民间反扒人员若动机不端正,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与小偷一样危害社会。
相关链接 市民“反扒联盟”引争议
洛阳网友自发上街出面制止偷窃行为
洛阳市一群互不相识的热血网友,本着“天下无贼”的愿望,组建了“反扒联盟网”,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展开行动,一时间洛阳沸腾。
然而,就在他们进行实战之时,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义举,值得鼓励和支持,可一部分人对他们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反扒联盟”自发成立
网友反扒联盟群发起者是一个叫柱子的青年,他因为非常痛恨偷窃行为又担心个人反扒力量微小,就组建了一个网友群落,动员人人反扒,交流经验。
热心的绿竹留香本是一个网站的管理者,她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发布了相关内容的帖子,这些帖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网友纷纷加入反扒联盟。
不允许对小偷实行暴力
据悉,该反扒联盟是一个松散型组织,组织原则是自愿参加、自愿退出,活动主要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大都在人流量大的主干道、商场、 步行街以及公交车上出面制止小偷的偷窃行为。
“我们每次反扒并不都是‘明目张胆’的,而是巧妙地提醒被盗者,因为我们要确保成员的人身安全。”绿竹留香说,除非出于正当防卫,他们不允许对小偷实行暴力。绿竹留香说,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会选择报警,由警察来处理。
专家不认同抓小偷行为
有法律人士对这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反扒”行动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记者就此事连线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
刘副院长认为,该组织展开的类似上街发放“防扒要点”宣传单这样的反扒宣传和教育活动,是值得肯定的。且该行为具有公益性质,是合法行为。但是,对于“反扒联盟”组织志愿者上街抓小偷的行为,他并不认同。“毕竟抓捕罪犯、维护社会秩序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是一种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的公权。”刘副院长说,市民积极主动上街寻找盗窃犯罪人并不符合法治精神。 《河南商报》供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