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巡警莫要“画虎不成”
1月21日晚11时,重庆市解放碑附近,渝中区公安分局巡警三大队近50名民警,包括近20名女警花,下车后迅速换上速滑旱冰鞋,立即围着解放碑练习起来,吸引了众多路人目光。据悉,渝中区警方秘密打造的这支速滑巡警即将在春节期间与广大市民见面(2006年1月26日《重庆晚报》)。
“速滑巡警”的出现是因为看中了轮滑速度快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速滑巡警”此次训练是在午夜时分,街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行人,如果是在人头攒动的白天,还能不能起到训练中的效果呢?轮滑速度快,这也仅限于平坦的道路而言,如果犯罪嫌疑人跑到坑洼不平的路上,甚至是跑上了楼梯,“速滑巡警”追得上吗?更为关键的是,巡警不仅要追歹徒,很多时候还要与歹徒展开搏斗,穿着旱冰鞋的巡警如何与歹徒进行搏斗?说到开枪则更令人恐惧,站都站不稳的巡警又如何保证决不伤及无辜呢?
提到轮滑运动,不能不说到巴黎,那里是举世公认的“轮滑天堂”。轮滑运动作为一项民间体育项目,在法国拥有500多万名爱好者。一家名为“轮滑和贝壳”的轮滑协会每周日下午2时30分都举行游行,从巴士底狱广场出发,能吸引5000至1.5万人参加。除此之外,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轮滑协会。除了民间的力量外,法国官方对轮滑运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开辟“轮滑专用场地”,每次轮滑集会都有大量警员为之提供保护。法国的速滑巡警正是成立于这样的前提之下。最初是为了追赶那些违规溜旱冰者,发展到后来才协助打击其他犯罪。
重庆市“速滑巡警”的出现不知道是不是从法国巡警那里得到了启发,但是两国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法国不仅没有制止轮滑上路,而且还为之提供便利,而我国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既然轮滑不得上路,那么“速滑巡警”又如何上路执法?难道新交通法中所谓“行人”不包括警察吗?就算是“特例特办”,在车水马龙之中追击歹徒,“速滑巡警”追得上吗?又打得赢吗?
事实上,法国的“速滑巡警”除了制止一些溜冰者的违规之举外,还担负着正面宣传轮滑运动的使命,旨在促进市民对轮滑运动的了解;至于制止犯罪,充其量不过只是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因此,法国“速滑巡警”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其“实用价值”。原本颇具“娱乐味道”的“速滑巡警”引进重庆之后,却成了专项打击的工具,这就不由得让人为“速滑巡警”的前景感到担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