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尴尬源于警察职责的泛化

来源:正义网 作者:俞洲 发布时间:2005-01-28 13:03:32 浏览次数: 【字体:

被誉为“百姓保护神”的110经常遭受着无效报警之苦,无效报警竟然占报警总数的84.1%,严重干扰了110的正常工作。据警方披露,在为群众提供广泛救助的同时,110也经常接到诸如帮助寻找钥匙、代买早餐之类的求助电话。(新华网1月10日)

把下水道掏钥匙、送人送物、酒后回家、买菜购物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或者部分需要向政府其他部门反映的事情都涌向110报警要求解决,不仅给110工作带来过重负担,占用了110的线路资源,让救援的警力资源无法抽身而出,更凸显了曾被视作“百姓保护神”的110却演化成一拨就灵、有求必应的“万能神”的尴尬境地。

“有困难,找警察。”作为一句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成功地展示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良好表现,无疑有助于树立110成为百姓保护神的良好形象,进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据报道,在济南开展的部分行业诚信度调查中,110的诚信满意度就位列全市之首。(1月10日《山东新闻网》)然而,在为110忠实履行“有困难找警察”这一承诺而欣喜之时,是否有必要对其中折射的警察职责泛化现象进行反思呢?

从法理上分析,公安机关承担着“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罚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其主要职责非预防和打击犯罪莫属。如果把“有困难找警察”这一口号绝对化,很可能会模糊人民警察的职责范围,陷入职责无限泛化的尴尬境地。本以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已任的“110”,却频频接到群众关于生病求诊、忘带钥匙、厕所堵塞等生活琐事的求助,大量的非警务活动牵制了警察的精力,妨碍了警方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警力物力有限的前提下,作为纳税人承担经费的公共服务机构,警务部门为个人提供服务,应限定于求助事项已达情况紧急至危难性质。类似动用警察寻找钥匙、代买早点之类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很可能在特殊条件下导致泛化基础上的职责冲突。

“保护神”变身“万能神”,110遭遇的尴尬实质上根源于过度宣传下产生的警察职责的泛化。只有变“有困难找警察”为“有危难找警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警方职责泛化所带来的弊端。因此,有必要健全和发挥社会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起以公安机关为龙头,职能部门为依托的社会服务工程。对于警方职能范围以外群众求助的非警务事项,完全可以由110负责转交其他专门的职能机构去做。惟其如此,方能使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而警方也能专致于抢险解难之中。

110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