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民警单有职业性微笑是不够的!

来源:红网 作者:陈军 发布时间:2005-02-07 12:27:49 浏览次数: 【字体:

 

  针对一些民警因性格内向,脸上常年难见笑容、接待群众显得态度生硬,前来办事的群众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情况,从6月份起,重庆市花市街派出所决定在全所开展“微笑训练”,让所有的民警坚持微笑服务。(据《重庆晚报》2004年11月2日报道)

  长期以来,警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警察是执法的”、“警察是管人的”、“没有权威,别人不怕你,怎么执法”。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旧观念。民警是和人民群众最近,联系最广的执法部门。人民群众往往从民警的身上去感受社会的文明,去看待党和政府的形象,去体味法制的进步。可以说,警察是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展示,是塑造和传播现代文明的使者。如果你执法纠违脸挺得板平,横眉竖目,冷酷地对待群众,把群众视为仇人,谁心里都不舒服,人们都会指责你的态度,说你不文明,你的形象也会因欠一点微笑而大打折扣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市街派出所在全所开展微笑训练无疑体现了执法为民的宗旨。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微笑服务和微笑的含义是不同的。微笑服务不仅仅表现在脸上堆笑,还包含在工作态度的真诚、语言表达的和蔼上,体现在关心和尊重群众的诸多细节上。对于警察来说,深怀一颗爱民之心,带着感情去执法为民,就是最好的微笑服务!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民警,是难以做到真正微笑的;一个对群众感情冷漠的民警,也是难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而“微笑训练”硬性要求民警在上班时必须面带微笑,试问,一个正常的人,如果长时间地连续保持微笑,到后来,那微笑还真实吗?还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的微笑吗?僵硬而职业性的微笑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内心的,也会让外人看了感觉到那是戴着面具的虚伪。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立警之本,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情是民警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我们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根基。推行微笑服务首先要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把群众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很自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那些靠练出来的“微笑服务”,只能让人感到虚伪,感到难受。

警察 公共关系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