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110”重压背后更多的是公众需求

来源:红网 作者:那小放 发布时间:2005-02-07 11:40:53 浏览次数: 【字体:

 

  浙江省嘉兴市警察10日(全国110宣传日)悄悄揭下了悬挂在嘉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标语牌,这是该省警方首次明确撤销110报警服务台“四有四必”承诺。(《现代金报》1月11日)

  在送鲜花、送早饭、叫出租车、取钥匙等都要劳烦110的背景下,笔者相信嘉兴警方的撤掉承诺服务只是浙江警方撤销“四有四必”承诺的一个前奏。

  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这组数字:嘉兴公安局接到110报警电话25万次,有效报警仅10万次,无效接警量占总数的比例高达60%;乐清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平均每天要接到报警电话700到800个,平均每2分钟便有一个电话打进,近85%的报警电话都属于骚扰电话。浙江全省每月报警电话从2万次更是急升至110万次。按前面的比例算来,警方负担之重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姑且撇开本来警力的不足不说,即便是有充裕的警力,也难以应付眼前的局面。

  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在警力一定的情况下,节省替人买早饭、送鲜花之类的警力、时间用来“抓贼”,嘉兴警方此次撤掉“承诺服务”对于保护民众及维护其财产显然是有益的。民间有句俗语“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但如果民众再遇到如“有马蜂窝需要捅(都市新闻中常见有110民警给居民捅马蜂窝)”之类的事,又该找谁呢?在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中,有没有一个可以替人“捅马蜂窝”的组织或社团?当然并不是要政府再设立类似的机构来做这件事。就笔者观察来看,目前恐怕这样的组织或社团还没有。是不是就任由马蜂窝高高在上呢?

  110接警信息中有一类:咨询信息。如果我见到了“UFO”,能想到的咨询电话就是110,因为好像并无类似的号码为公众服务或供公众咨询。香港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专有一部电话供公众咨询各种信息,甚至连驻港部队操练时口号声都能在公众咨询时为公众解答。试想如果也有一部这样为公众服务的电话,看到了“UFO”或者是想了解什么情况,恐怕也就不会有人打110了。而在没有这种服务的情况下,110又撤销其承诺,公众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了解情况或者说是解决自己的困惑?恐怕也是值得相关部门考虑的。

  我们看到了110不能承受之重,也应看到其背后民众对完善的社会体系需求。确切地说,社会应该有一个能为公众“捅马蜂窝”、“接受公众的咨询和为其解疑释惑”的健全体系。也就是说,如果公众的各种需求都有而且能通过一个“正当”渠道解决,“110爬窗户给公众拿钥匙”类新闻也就不会经常出现在都市新闻中了。

  各尽其责、各司其职,这是社会的理想化状态。如果不能完全符合这个标准,起码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笔者以为,浙江嘉兴警方110此次撤销“四有必应”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110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