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警察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有关当前公安队伍的警风警纪,是老百姓较喜欢评头论足的问题,不少舆论认为,当前的警风警纪是有待提高。报纸、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有关警风的报道,许多都是负面的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此,今年年初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警风建设大讨论,我们现从根源上探讨当前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一、正确认识警队的职业属性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警察局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并拥有行政、司法权力的政府部门”。而军队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首先应明确警察局是一个政府行政部门,警察是公务员,警察首先是一种职业。所谓职业,就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从定义上我们可以把警察与士兵区分开来,现役士兵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公务员。区分这一点有着重要意义,警队不同于部队,当然也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当前有的领导喜欢讲“采用军事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这种表达是不准确的。在部队,士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讲条件、讲待遇的权利。而警察是一种职业,对每个就业的人来说,从现实和理性出发,都是想找一份收入高、风险低、前程好的职业,大多数人入警队,也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以谋取工资待遇解决生活来源,保障家庭收入。这就产生的一种横向的对比,如与其它国家机关在待遇上的对比、工作时间上的对比等等。但是当前公安队伍一些领导对“警察是一种职业”还存在模糊意识,由此产生了“军事化”管理的概念及“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思想理念。因此,以为仅仅通过“教育整改、统一思想”就能改变作风,是不现实的。警队为什么会存在厌战情绪?为什么会有一些警察非法谋取私利?我们可以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一些警察把自己的职业与税务、工商、海关等职业相比,很明显,警察的待遇差,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社会地位低。通过对比,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同是公务员,为什么受到不同的待遇?正是这种不满情绪,一定程度上促使个别警察以权谋私,或是工作积极性不高,或是警风警纪不正。所以说,同是公务员,却享受不平等待遇,是目前警队存在的最大的不安定因素,由此会给警风警纪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一个普通警察的薪水可以很轻松的养活一家人.而在中国,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警察待遇普遍偏低.
二、正确认识警队职责及权利、义务
权利与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在当前形势下,警察的权利是越来越少了,义务却是越来越多了。按照《人民警察法》的要求,警察下班了,还是警察,就算不佩枪,不着装,遇上治安事件,同样负起警察职责。相比之下,一个教师下班了,没有责任要教邻居的小孩读书,一个税官下班了,没有责任对街头偷税的小店收税,一个工商局的干部下班了,也没有责任查封一间无牌发廊。警队的口号是“有困难找警察”,因此许多警察在公务时间帮群众开锁头、搬煤气,同时却有许多案件因为警力不足没人侦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警队的某些领导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是不足的,片面强调了义务,忽视了对等的权利,为了取得宣传效果,为整个警队戴了高帽。这种不却实际的唱高调实际上是十分有害的,过高、过多的承诺分散的警力,影响了办案,到头来承诺无法兑现,反而受到更多的投诉。群众投诉警察,使警察的威信降低,降低威信的警察,又更容易引起群众的投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种循环的结果,就是全社会都认为警察承诺不到位,全社会都对警察不满意,全社会都认为警风警纪有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些群众认为警风警纪有问题,实际上是因为警队的承诺过高不能兑现,引起群众反感。如果我们能够重新明确警队的权利和义务,警察该做的义务一定做到,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我们就不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也不会受到这么多的投诉。
三、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当前群众对警队的警风评价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影响。现在的新闻媒体特别热衷曝光警队的阴暗面,可以说,老百姓都喜欢看骂警察的文章。前段时间有个警察开了朋友的套牌车,就连相片都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如果换个人,一个税务或工商的工作人员开个套牌车,根本连报纸的中缝都上不了。一个海关的官员受贿1000万,也不如一个警察开个套牌车一样引起这么大新闻效应和群众反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骂警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警队是执法部门,执法犯法,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2、老百姓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受统治者,警察是统治者。因此老百姓喜欢看到统治者出丑。
3、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警察是跟群众打交道的,社会面最广,更容易得罪群众。
4、警察的工作是公开化的,老百姓最容易看到的,不象税务、海关部门,与普通老百姓并不相关。因此,警察的失误,也是最容易给老百姓发现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