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110有警必接:危难群众的“假上帝”

来源:人民网 作者:田嘉力 发布时间:2005-09-14 08:55:28 浏览次数: 【字体:
    110承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一度被视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表现。是警方的一大政绩。也是警方备感自豪的“亮点”。由此生发开去,有些城市进而搞起了“110联动”,也就是说把火警电话119、交通事故现场处置电话122、医疗急救电话120全都与110合而为一,实行“联动”。在某市,早在1999年就把与市民生活关联密切的水电气、通信、市政等纳入“110联动单位”,到现在其成员单位由最初33个已经发展到48个。届时,遇匪警、火警和交通事故市民都可拨打110。这是作为一项利民措施在做的。也受到媒体的高度称赞。

  但是,对这项“利民措施”的质疑声一直没有停歇过。有网民提出:假如全部实行“110联动”,不但匪警、火警、交通事故、医疗急救,还有与市民生活关联密切的、涉及水电气、通信、市政等共48个“110联动单位”的求助,都可以拨打110电话。未必是市民的福音。因为110本来只是专一的匪警电话,是“特效药”,现在变成了“广谱抗菌素”了。媒体报道过警方为民排忧解难方面的生动事例。某高楼住户,阳台上被马蜂筑了个半人高的蜂巢,全家人无时无刻生活在胆战心惊之中。试拨110求救,消防官兵勇攀高楼,彻底捣毁了马蜂窝,为市民解决了一块“心病”;某女士把钥匙锁在家里进不了家门,拨打110后不久,身手矫健的警察从阳台上翻进家门,帮女士取出钥匙,解了燃眉之急;某老妪出门买菜,家中炖着汤忘了关火,该老妪又一时找不着钥匙,热心人帮助拨打110,很快,武警官兵赶来攀墙越窗帮老妪关上天然气灶,并打开房门 ……

  媒体都是以赞扬的口吻报道这些事情的。而质疑正是对准了这种“便民”态度。质疑者认为马蜂窝和钥匙这类事当然该帮,但稍迟一会儿、甚至晚个三两个小时,肯定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是当匪人出没时,或行凶,或劫财,或劫色,或爆炸,都是千钧一发的事,受害人的生命能不能保住往往只在一两分钟之间,万万耽误不得。你那里人命关天,你拨打110;他们那边水、电、气出故障,他们也拨打110;她们那边防盗门打不开,她们也拨打110。--- 从理论上讲,市民有难都该受到警方帮助,可事情有轻重缓急,有危险程度的区别,把它们全都“绑”在110电话上,是明智的做法吗?站在正受匪人威胁的受害人立场上,恐怕巴不得只有他这里的110拨得通,别的地方最好别来“凑热闹”。这再正常不过了,何须多说。

  何况,拨打110电话的,有效投诉只占60%。据统计2004年某市110报警服务台每天接到的骚扰电话占到了四成以上,严重占用了报警通道的有限资源。110报警台去年平均每天接警5000余起,其中骚扰电话有2000多起,有的是市民打错了电话,也有一些新购手机者喜欢拨打110测试手机或电池。但有的是恶意,如接通110后和接警人员东拉西扯闲聊,有的酒后无理取闹、甚至乱骂等。在只占60%的有效接警中,留给市民呼叫“救命”的求助电话又占多大比例?

  最近,辽宁警方决定改变“110有警必接”的规定,代之以更加实事求是的作法。据记者从辽宁省公安厅了解到,有警必接已经不再是110接处警工作的要求。今年7月,辽宁省公安厅重新确定了警察的出警范围: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状况,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员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状况等才出警。—— 以好大喜功的眼光看,这似乎是一种“退步”。但站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虽然它听起来不太“气势宏大”。
110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