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枪战中的“大事件”
据2004年7月8日《江南时报》报道,长春发生的歹徒街头劫持人质事件,着实让人们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警匪大战。虽然警方自称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结果终究还是让人失望。突发事件、危在旦夕、警匪谈判的现场以及“人质死亡”的结果,总是让人有一种似乎有话可说,却又如鲠在喉的感觉。
从这则报道来看,除了鲜血淋淋的现场、荷枪实弹的便衣警察和红色的宝来轿车外,还有旁边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人群。这样的场景让我首先想到的是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的最新大片《大事件》。在影片《大事件》中,某电视台无意中拍到警察在街头被悍匪打得落花流水的镜头,全港3万名警察誓要捉拿重犯归案。为此,警方还安排了一个对整个行动的现场直播,目的就是要让全港市民看到香港警察的神勇以及打消他们对警察能力的怀疑。
虽然现实中没有电影剧情所需要的那种侠骨柔情,但故事的内核却如出一辙。记者的摄像机、摄影机,以及马路边上无数围观的人群,注定警方的这场“表演”有超乎寻常的意义。这样的意义,之于人民警察,是让民众看到他们能够担当起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但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美好的结局没有出现。虽然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警方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结果决定一切——人民的生命没有得到保障——这是无法用任何借口可以弥补的。
人民的安全是硬道理。在这样的突发性安全事件中,我们所要看到的,所要听到的,不是警方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而是人民的安全是否得到了保障。在这一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多记者针对突发事件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疑问。虽然警方一一给予了合理的回答,但是,合情合理的回答不是完美的回答。为什么警方没有抢在劫匪杀人之前开枪?为什么没有专业的谈判专家?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不是他们的错,但有一点无法回避,“人质身亡”这样的结局,人民无法接受。从电影《大事件》来看,警匪之间的谈判也是围绕人质的安全展开的,而电影中所有的镜头的焦点也对准了人质是否安全获救。与其说这场警匪大战由于媒体的全程直播而演变为一场“大事件”,倒不如说,人民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大事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