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天下无贼”?警方打击公交犯罪的三大困惑
盗窃、持刀抢劫,甚至用艾滋针威胁乘客……这些不法行为发生在公交车上,已经让很多市民开始感叹“出行难”。为何歹徒日益青睐公交车?怎样做才能让“天下无贼”?
警力不足,公交犯罪量刑过轻,群防群治难——昨日,市公安公交分局三中队教导员林维欣说出了警方打击公交犯罪的三大困惑。“适当加重对公交犯罪的量刑”、“在公交车上增设报警和监视装备”、“设立对见义勇为的乘客与司机的保护机制”……市民、警方、公交公司都在为合力打击公交车犯罪献计献策。
■ 各方献计
警力不足应该增加
面对日益猖獗的犯罪分子,仅靠警方的力量,已经有所不足。林维欣说,公交分局宝安中队有18名民警,肩负宝安区13个汽车站,3000余辆大中巴的反扒任务。
一些公交公司的负责人和司机对此表示赞同,402路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司机说,“警察人手有限,有时报警后歹徒逃脱,警察才能赶到。”因此,警方、市民和公交公司都认为要增加警力。“宝安中队起码要再增加30名警力,”林维欣说。
降低量刑金额标准
同时,上述几方一致觉得要加重对公交犯罪的量刑,尤其是降低公交车盗窃的财物金额量刑标准。林维欣说,依照现行法律,只有盗窃的赃物案值在2000元以上,才能对其判刑;2000元以下的,仅仅是治安拘留15天。
“公交车上盗窃危害性更大,乘客发现被盗,一般都会反抗,这就常常会导致歹徒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林因此建议,只有把公交车上的盗窃行为与“抢夺”罪同等对待,才能达到震慑犯罪分子的目的。“抢夺罪的量刑标准就比较低,只要犯罪分子抢夺的财物案值在500元以上,就可以判刑。”
对见义勇为者建立保护机制
此外,让公交要成平安车,还要依靠群防群治。市民黄先生说,警察遇到的情况是,歹徒作案被发现后,全车乘客不但不上前帮忙,有的还不敢作证。“大家还是怕报复,而司机有时为怕报复也会开门将歹徒放走,主要是缺少一些保护和鼓励机制,”他说。
林维欣也指出,在网格化布警之下,宝安各主要路段都设有报警点。司机对线路熟悉,面对歹徒行凶,可直接将车开到报警点去,并协助警察制服歹徒。当然首先要保护司机不会因此遭到报复,这可以让警方、公交公司等多方面进行协调。而政府对于见义勇为的市民,也一直持鼓励和支持态度,目前已设立了“社会治安基金”。
车上增设监视和报警装置
一些市民和司机建议,公交车可增设一些必要的安防装置。12路公交车司机王先生说,在公交车上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以及可以鸣叫的报警器,应该对司机及时报警有所帮助。
有司机指出,公司有规定司机在行车中不能打手机,发现问题报警大多都是向乘客借电话,操作性不高。如果车上装有监视报警装置,可以车内外互动,让路边的行人也能听到。
■ 案件高发原因
乘客麻痹歹徒作案方便
深圳警方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交车盗窃、抢劫等案件呈上升趋势。没上过几年学、来自贫困地区……市公安公交分局三中队近年抓获的近千名小偷,几乎都有同样的背景。
“他们来自湖南、广西,家乡都是偏远、贫穷的地区,而且只有初中以下文凭,又不懂法。” 林维欣曾经抓到这样一名小偷,白天在工厂打工,下班就变成贼,跑到公交车偷东西。
歹徒之所以选择在公交车上下手,林维欣分析,乘客防范意识差是一个原因,一些乘客习惯在公交车上昏昏欲睡,歹徒趁机下手。另外,公交犯罪以盗窃最为常见,歹徒在公交车上作案有隐蔽性,人员拥挤方便他们下手。这种方便还体现在歹徒得手后立刻可以遇站下车逃脱。
另外,警方发现目前歹徒团伙作案的多了。公交车盗窃、抢劫,一般都是3人以上团伙作案,因为人多便于转移赃物。即便当事人发现了下手的小偷,如果没有赃物和证人,警察即使抓住他们也很难依法处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