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警察”值得期待 加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力量
国家将专设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以加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力量,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公安部的联合发布会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对媒体确认了上述消息。专门的食药违法侦查办案人员,被形象地称为“食药警察”,近几年,在辽宁、河北等地也有试点。
实际上,早在2011年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就有网友提出,应专设食品药品监督警察。因为,虽然各地食药监管部门都组建了稽查队伍查处违法案件,但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罚代刑”现象,以至于许多需要刑事侦查的食药违法案件很难进入司法程序,使得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大大降低。
而从已有的经验来看,食药监管领域引入警察制度也不失为治理良策。以北京食药支队为例,该支队成立两年多来,参与并牵动全市公安机关破获食品、药品类犯罪案件5000余起,抓获涉案嫌疑人20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570多个,捣毁窝点1400多个,缴获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折合人民币近6亿元。
设立专门的“食药警察”,一者有利于各个警种间的联动配合以及各行政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法不力”的问题;二者,增加食品药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可以提高对相关违法犯罪打击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三者,国家层面设立“食药警察”机构,将进一步解决“以罚代刑”弊端。
当然,正如有网友担忧,“食药警察”虽然好处多多,但并没有解决“多龙治水”的问题。而当前食药监管的最大症结就是行政部门分段监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畜牧等诸多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职能交叉重叠,在工作中又缺乏沟通配合、统一协调,推诿塞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比较普遍。
但食品安全大于天,在食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食药警察”作为构建反应灵敏、执法高效的食药监体制机制的有效探索,应该受到肯定。而在此基础上,理顺食药监体制,把食药安全严格监督起来,不给犯罪分子留一点危害食药安全的余地,我们“舌尖上的安全”才可能得到彻底保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