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社会治安:作价承包要慎行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吕明晓 发布时间:2005-06-21 22:12:53 浏览次数: 【字体: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治安作价承包的热潮,纷纷采取承包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在治安承包过程中,出现了起先较好,而后参差不齐的局面,而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从非正式制度变迁为正式制度。
 然而这并不是说治安承包就是失败的,虽然其目前还没有被正式认可,但各地仍然试验不断。这实际上是由治安模式决定的,现在的治安模式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做法,而新的制度安排又没有确立。在良好的社会治安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新的治安模式会一直层出不穷并被社会试验和检验。
市场决定需求
 治安之所以需要,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背景。过去土匪、强盗横行和小偷危害甚至野兽肆虐的时候,村里自发组织成防卫力量,是理所当然的,尤其在政府打击土匪、强盗和侦察破案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村民自发组成巡逻队伍护卫自己的家园。在现代,尽管土匪、强盗消失了,但小偷之类的并没有绝迹,而政府自身力量仍不足以完成治安大任,于是就借助村民自身的激励而强化了治安制度。在历史进程中,治安制度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维护了生命和财产,打击了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稳定,而且现在也仍然在发挥这种作用。
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治安制度却日益不被支持,群众参与的热心也减弱了。一方面,群众的观念改变了,社会群众认为,自己是纳税人,有权享有良好的社会治安,而不应该由群众自己来保障,而有偿服务促使大家不愿意义务参加治安。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加剧,许多地方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弱妇孺,治安力量不足。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一些人认为警察不够尽职,这不仅导致了警民关系的恶化,而且使这些人失去了参加治安的积极性。
支撑首先转向社会治安的遭遇有其深刻原因
 社会治安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品,如果由私人来提供,那么其他人就会免费搭车,所以一般由政府来提供。当政府无力提供良好社会治安的时候,那么社会就不得不形成一些组织和力量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而这里的前提是社会具有内在激励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此中需要道德、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来支撑。而当道德、习俗、风险意识、经济理念等发生了变化的时候,那就可能改变社会群众的利益结构及其匹配行为。过去强调的大公无私、奉献等精神对社会治安具有支撑作用,而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有偿等观念又瓦解了社会对治安的激励支持,青壮年外出打工不仅可以给家庭带来收入,而且也为逃避社会治安责任寻找了合理的借口。同理,对警察来说也是一样的,社会认为警察不出力是有原因的,在缺乏高效激励制度和惩戒约束的情况下下,警察选择不作为也是理性的,更别说积极参加社会治安了,毕竟在观念变革的情况下,深夜巡查、加班加点的成本极大。
 然而,社会治安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治安严厉了,打击犯罪的力度大了,就增加了犯罪的成本,而当社会治安弱化时,各种犯罪就应时而兴。同时,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更加加剧了犯罪的滋生。面对一些大案、要案,警察部门组织了许多严厉打击犯罪的全国性的动作。这无疑是有成效的,但离开了社会治安的互补功能,犯罪的滋生仍是此起彼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新的治安模式日益成为政府和警察部门思考的问题。
问题不容忽视
 目前一些地方划出地段,把该地段承包给警察,给予一定的经费,确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发案少的给予奖励,发案多的给予扣除。而一些地方则面向当地过去的治保人员,警察部门把地段承包给治保人员,也相应地确定经费和奖惩机制。这确实增强了警察和治保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然而,治安作价承包也存在一些问题。
 首先,治安管理是执法活动,其法定执法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应该由当地公安机关或其派出机构承担。把治安管理权以一定的价格承包给不具备管理职能的人来执行,存在不可逾越的体制和法律障碍。即使把治安承包给警察,也会导致行政商业化,使得警察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需再次用财富去雇佣才能实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财政的负担。
 其次,确定一个数量来作为指标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发案和犯罪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尽管有一定的规律,但每月的变数还是很大,以确定的数量指标来衡量不确定的事实有失科学。可以预见,为了达到一定的指标,拿到承包者想要的激励,承包者就会千方百计完成指标,这无疑会引发滥用权力等许多问题。在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且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主体面对利益激励很难不做出逆向选择。
 第三,行政、权利、责任的竞争不可以直接引用市场中的竞争规则。由于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经济适用的规则可以运用于市场,却不能用于行政。竞争规则的运用要有匹配的外部基础,在法治社会中,任何行政权力的取得与让渡都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否则将构成行政越权和行政失职。就现行法律来说,行政责任的招标、行政的转让都与依法行政相背离。
 当然,治安作价承包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在承包治安时,采取了招标的方法。然而它毕竟是一面镜子,不仅折射着社会,也折射着经济学的功过是非。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相信,包括社会治安在内的诸多制度,随着社会理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将会不断完善。
社会治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