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聚焦西安袭警现象: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卢华 卫浪 李俊 张媛 发布时间:2005-06-04 06:54:5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期本报刊发了西安连续发生的几起暴力袭警的相关报道,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问题,本报昨日邀请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王晓萍、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刘志昌、陕西省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系侦查教研室主任杜远辉来到本报接听热线,与市民进行亲切交流。

    短短一个小时,本报热线火爆异常。

  致 敬:

  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

  在打进的热线中,有十几位读者所说的第一句话不约而同是:“我首先向遭遇袭击受伤的民警表示慰问。”另有八位读者强烈表示自己对此非常气愤。

  曾经是一位军人的李先生说:“我首先对受伤民警表示同情,虽然我也看到个别警察形象不好,但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警察还是好的,在战争年代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和平时期,警察才是最可爱的人。如果袭警现象不制止,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投资环境。”

  工人出身的赵师傅说,当他在报纸上看到民警被袭这一消息时,感到非常心痛,民警得不到支持,他认为这是一种怪现象。建议法律制度要严格、细化,最大限度保障民警权益。

  沟 通:

  希望加强警民沟通渠道

  许多读者表示,群众之所以对警察不理解,是因为警察与市民的沟通不够,像警察的有些工作职能或者说特殊情况群众都不知道,就容易造成误解冲突。

  一位姓徐的先生说,有次他去派出所办事,民警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问话态度不太好,后来双方聊了两句,得知他是来办事的群众,民警的态度很快变得热情了,这就说明,警民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沟通的,经常沟通,才能互相有感情、互相理解。

  另有一位魏女士认为,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公安宣传的力度,让市民了解公安,增强市民的法制意识。

  王晓萍副处长在与读者交流时说道:“之所以造成群众的不理解,原因有很多,但我们个别同志工作简单粗糙,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在不断反省自己。总的一句话,市民还是要多理解,多支持公安工作,要对我们公安机关有信心,我们正在努力改变。”

  引 导:

  媒体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也有读者认为,目前民警执法时有顾虑,也与媒体的舆论导向有一定关系。应该加大对袭警的惩治力度,同时希望媒体报道时不要对公众造成错觉,不要炒作扩大个别警察的违规行为,让市民认为是整个警察群体的行为。

  同时,也有打进热线的民警认为,公安机关现在只强调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却没有跟上,良好的执法环境也没有跟上。别人欺负警察可以,警察连个硬气话都不敢说,市民对警察的要求太神化了。

  防 卫:

  区别对待 该出手时就出手

  吕女士称,这几天发生的袭警事件她也考虑了,一个是市民的法制教育要加强,坏人敢打警察,这社会还不乱了?另外警察不能提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应该提倡正当防卫,加大打击力度。

  王老太太打来电话表示对警察的关心,认为一定要保护好警察,对袭警歹徒要好好地打击,同时警察遭遇袭击时应该还手,因为民警不出手制止,肯定会造成混乱。

  陕西省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系侦查教研室主任杜远辉称,警察遇到不法分子袭击应该正当防卫,如果遇到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袭击时,首先要做好被动性防卫,如抵挡,但警察还必须维持现场秩序,还手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大面积群众事件,所以现实中还是应谨慎处理。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其中第六种情形就是袭击人民警察的。

  立 法:

  呼吁对袭警立法,呼吁法制健全

  一位商先生称,这几天发生的暴力袭警事件让他很难过,他感觉打击与服务应该并重,在提倡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打击的力度。“现在过分强调不法分子的权利,但却削弱了社会公权的力度,我相信袭警事件西安市民都很关心,包括全社会都很关心。我们希望能从立法上考虑袭警罪的设立,呼吁法制进一步健全。”

袭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