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自行车,何时不再被盗

来源:红河日报 作者:石天祥 发布时间:2005-06-03 16:15:53 浏览次数: 【字体:

自行车这样被盗

    一场暴风雨后的清晨,石屏县异龙镇的居民陈正明(化名)在下楼取牛奶时惊愕地发现,头天晚上放在自家楼道口的自行车不翼而飞。这已是他们家半年内丢的第五辆自行车了。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不久,楼上的小发、楼下的老张以及隔壁的王师傅等五六户人家相继发现,他们的自行车都不见了,当别人陆续出门上班时,他们只能结伴到派出所报案。

    出乎意料的是,倒霉的还不仅仅他们几个:派出所的接待室里,已经坐满了来报案的人,都是附近的居民。几位值班的警察填表的填表,询问的询问,忙得不亦乐乎。陈正明简单地数了数,大约有十几个人。据民警分析,这可能是一盗窃团伙,他们把自行车直接搬到三轮车或汽车上,转移后再进行销赃。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城里人身边的一个令人烦恼的场景。虽说一辆自行车不过几百块钱,可是,猝不及防之下没有了代步工具,却有不少的麻烦,特别是运气不好的话,还叫你接二连三地丢,简直防不胜防。

    自行车被盗何其多?

    偷车贼为什么能屡屡得手且能把偷来的自行车卖出?首先是数量因素。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的美称,据统计,在城市,已达八成以上的家庭至少拥有两辆自行车,从而为盗车者提供“偷”之不尽的“货源”。与此同时,自行车不像汽车、摩托车等高档交通工具,由于场地和条件的限制,防盗措施和手段一般比较简陋。居民区、大街边、商场门口、学校周边到处随意停放,人们容易丧失警惕性,被盗的几率相当高。

    其次是价值因素。自行车的平均价格在400元左右,对于车主来说,这是一个个于值得重视和容易忽视之间的价位。因为出行的需要,所以值得重视;也因为价值不是太高,所以容易忽视。对于盗卖者来说,这个价位既能保证有利可图,又可避免对被盗者构成严重的伤害;不仅下手容易,作案难度小,而且由于需求量大,出手也很容易,是一种成本低、周转快、利润丰的“灰色职业”。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从刑罚的角度看,偷盗自行车介于“违法”与“犯罪”界限的交叉点上,虽然会引起“人愤”,但不容易引起“民愤”,即便引起“民愤”,至少在目前,“法愤”还不足以对其构成致命的打击,因此,这是一种犯罪成本低、风险系数小、具有高度隐蔽性和安全性的非正常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偷车,就会有人销赃;只要有人倒卖,就会有人购买。反过来说也一样,只要有人买,就会有人卖;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偷。

    防盗,办法总比困难多

    目前解决自行车被盗问题有几个有利条件和因素。按照异龙派出所所长李兴伟的说法:一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普遍增强。二是防范手段日益多样化,防范措施不断完善。三是以街道居委会和派出所为牵头责任单位的社会防范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建设部门也把自行车防盗措施纳入住宅开发的职责范围。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有条件构筑起较为规范、合理和科学的防范基础设施。四是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车交易将会呈现下降趋势,相对来说,也缩小了黑车市场的生存空间。

    当然,眼下最要紧的是,广大居民都要自觉抵制自行车黑市交易,不到市场上购买赃车。要是你总是贪图便宜买黑车,也就免不了让偷车贼没事偷着乐了。    

自行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