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指公安微博运行缺乏清晰思路
中国社科院于2月24日发布“2011年法治蓝皮书”,首度将公安机关官方微博发展纳入考察范围。蓝皮书认为,“公安微博”在2010年度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内容运营瓶颈,“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最符合公安系统运作、操作的思路。”
法治蓝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12月1日,全国已有245家以上公安机关开通官方微博,涵盖省、市、县区多个行政级别、多个警种和不同部门。包括广东省公安厅等8个省级公安微博,肇庆、深圳等89个市级公安微博,以及143家县、区级公安微博。此外,如广西百色禁毒办、济南车管等多个警种与部门,也已尝试开通微博。
官方微博的开通,使公安机关具备了与以往不同、迅速快捷与公众交流沟通的能力,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出现类似“北京、济南公安联手拯救自杀网友”事件,成为公安微博走入线下的标志。
但蓝皮书也提到,目前,全国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市公安机关未开通微博,已开通的公安微博中,也并非所有都运营良好。个别微博已经出现停止更新的现象;有的则只是把网站标题照搬,长期无听众转播。因此,蓝皮书认为:在改变语言模式、扩充人性化内容的基础上,不同省市公安微博均有探索,但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最符合公安系统运作、操作的思路,微博内容运营仍存在瓶颈。
典型事例包括:昆明公安在发布110信息时,总会固定带上一张110指挥中心图片,但未收到特别反响;大连公安时常用叙述性语言,讲述破案故事,却反响寥寥;济南公安曾试图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发布微博,但面临信息供应机制如何确立的问题。
蓝皮书撰稿人、微博研究者张谦建议:省、市、区县公安微博,都应该各有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和侧重点。“省级公安微博可以注重政策法规的发布、大案的通告,以及关键性事件舆论引导。市级公安微博可第一时间传播本地信息,侧重区域活动的直播、讨论。区县级的公安微博应更加侧重原创信息,贴近社区。例如发布基层警务室今日最新活动,上街反扒现场情况,警务室走访小区情况等内容。”
此外,为促使微博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通道,蓝皮书建议公安微博可向公众展示微博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表明不是“作秀”,同时在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将微博回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纳入公安机关考核机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