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为什么警察要礼待公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5-31 23:50:47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安部明令从1999年6月1日起,全国交警在值勤时必须使用文明规范的统一用语,对违章者先敬礼,然后说“你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这一类温文尔雅的词语,不得随意呵斥。全国人民对文明的执法方式期待已久,在新世纪到来之前,让警察们从细节开始学会如何对待公民,是一件好事。
  
  中国青年报在“百姓寄语民警”专栏中刊登了《警察叔叔别不理我》的读者来信,读后使人心里隐隐作痛: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坐公共汽车上学,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孩子“有困难找警察叔叔”。没想到孩子独自上学的第4天公共汽车就改道了,孩子找不到车站,迷途羔羊一般,就遵照妈妈的嘱咐去问巡警,巡警叔叔听了不说话,抬手指了指,孩子朝他手指的方向走去,还是不见车站,正好又见一交警,孩子忙问交警叔叔,该叔叔又没有回答。茫然无助的孩子急得放声大哭,幸好旁边的好心人帮助才回到家。孩子回家后哭着问大人:“你让我有事找警察,为什么警察叔叔不理我?”
  在我的印象里,不少警察喜欢板着面孔、疾言厉色,我想可能是警察常跟坏人和犯了错误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交警对违章者通常训斥多于说理说法,被训者惟有小心翼翼赔不是,有理无理先点头。如果交警今天心情好,言语温和,被训者立即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城市前两年要求交警处罚违章时先敬礼,这一微小改进获得了市民们的高度赞扬。中国老百姓太善良、太容易满足了,一丝不经意的笑容都足以使他们惦记。
  
  我相信公安队伍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持之以恒的,约束、监督人民警察的法规、条例出台了若干,还宣传了众多优秀群体和个人的动人事迹以为样板。然而百姓的感受还是不尽如人意。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我想,作为公安部门来说,除了法规、条例和榜样的教育外,更有效、更重要的一项职业素质教育是,告诫每一个警察同志,我们是靠人民纳税养活的,是纳税人为我们提供了俸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对纳税人耍脾气或颐指气使,严格讲我们是人民的仆人。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公民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是警察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尽管公民没有把税钱直接交到公安局。有的警察认为“我们吃的是财政饭”,财政的钱也完全来自纳税人。
  纳税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警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纳税人比喻为警察的衣食父母毫不过分。
  
  随着公民纳税意识的觉醒,我希望这样一种场景将来随处可见:当警察态度粗暴时,公民会一字一顿地指出:“你没有权利这样无理地对待纳税人!”对警察队伍进行为纳税人服务的教育是现代文明意识教育、现代社会运行原理的教育,它将从根本上帮助公安部门转变观念---礼待公民不是一种恩赐。
警察要礼待公民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