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新版“警察与小偷”观感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老马 发布时间:2005-05-30 11:23:31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记得曾看过的意大利电影《警察与小偷》,是一部带有轻喜剧色彩的经典影片。忠于职守的老警察波多尼为了抓住小偷埃斯波吉托,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自己花钱送给小偷的孩子衣物、请贫困的埃斯波吉托的家人吃饭。影片的最后,这场警察与小偷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结局是波多尼抓住了小偷。在这个幽默轻松的故事里,导演想向我们展现一种人性、道德、法制和正义。
  然而近期看到的新版“警察与小偷”,却是一个充满苦涩的滑稽,近乎黑色幽默的讽刺喜剧:成都火车北站铁路派出所相当一部分警察,竟然与小偷勾结一起,达成“猫鼠默契”。堕落的警察以各种名目、按一定比例,收取进入车站候车厅作案的小偷“交费”,然后提供保护。这场戏一直在黑幕下排演了十年。今年初,一名军人在成都火车站候车厅被偷走钱包后,惊讶地发现,得手后的小偷竟然在和本该抓小偷的铁路警察分赃。这名军人怒不可遏,写信举报。春节过后,在铁道部公安局督办指导下,相关单位开始立案侦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已,这个百十号人的铁路派出所竟有近半警察涉案。聚光灯下,这场讽刺喜剧终被拉开了帷幕,推到了前台。近期《法制日报》的相关新闻,当属诠释得最为权威、完整的版本。
  其实不独成都,在国内很多大城市的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治安恶化早已不是秘密。从这新版“警察与小偷”的故事中,我们终于知道其间的原委之一。我不否认,在这些地方警力严重不足也是其重要原因,但再多的警力也难抵挡腐败的破坏力。道德一旦集体缺失,现行法律被执行者粗暴而又任意地践踏就势所难免。这既损坏了警察的声誉,更打击了老百姓对于法律法制的信心。最大危害莫过于此。
  这出剧本读到此,应当没有多少悬念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了,但是一个插曲却引起我的注意。一位犯案的警察之妻对最先披露丑闻的人民日报记者哭诉,“……铁路警察也是人,一个月就一千多块钱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不黑不回家,换回来的是什么?”这样辩解的理由显然太站不住脚,太苍白无力了。实则这位警察的月收入并不低于一千四五百元,以成都的生活水准而言虽不富裕,却也温饱有余,怎么也不至于“饥寒起盗心”的境地。
  对这位警察之妻,我惟有一种怜悯而非同情,因为这真话的语境背后是一种扭曲的失衡心态。警察之妻毕竟不是警察,因此也不能太过苛求。但若握有公权力且又缺失监督机制制约的人如此思维,那就很可怜也很可怕。作为法律的捍卫者,首先应当是道德法律的仆从,一旦心理失衡突破道德的底线,逾越法律的界限仅是迟早的问题。我相信,在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引诱下,这样的心理失衡肯定是腐败堕落者普遍的心态,也是新版“警察与小偷”中人物的犯罪诱因。警察与小偷的勾结,法律的捍卫者成为法律惩处的对象,这样的喜剧情节太苦涩太沉重。但我绝不为这些坏警察惋惜,他们低估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低估了党和政府惩处腐败的决心,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还在报上读到这么一个信息,按照铁道部公安局“对内一查到底、彻底切除隐藏在公安队伍中的毒瘤”的指示,成铁公安局已派出工作组进驻成都处和成都派出所,认真分析窝案形成的原因和沉痛的教训。这些亡羊补牢的举措,并非不妥也是必需必然。但是我想,有关单位能否举一反三,比如把多年未能解决的票贩子问题也给彻底查一查,一劳永逸解决大城市车站的治安环境问题?这样未雨绸缪远甚于亡羊补牢。
小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