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狼会、乐东帮…帮会犯罪挑战警察"擒拿术"
去年12月底,海口市警方破获一起涉案近200辆轿车的特大系列盗车案件。这个犯罪团伙,由两个汽车修理厂老板牵头,负责盗窃汽车的改装、“变脸”,下设多个经常互有分合的“盗车小组”,还发展了港口一名工作人员,方便内应盗窃汽车的出岛销赃,形成一个层次复杂、分工明确的特大盗车团伙。
婚介诈骗案主犯被抓
令人惊诧的是,这个盗车团伙,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趁月黑星稀、夜深人静,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把车弄走,而是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用解码器、万能钥匙,如同开自己的车,大模大样地把车开走。他们经常作案的地段,正是海口市最繁华的望海楼一带,近两年,他们从这一带盗走中高档轿车竟达80多辆。一位盗车老手交代说:我们在望海楼盗车,还经常有商场的保安给指挥倒车呢。
面对犯罪分子更强的组织化、智能化、专业化,过去只要穿上警服、骑着自行车到村里转上一圈,几乎赤手空拳就能破案的好事已经很难重现了。警察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也必须与时俱进,对付新型犯罪,警方有何良策?能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企业管理、现代科技、帮会手段全用上
目前,海口市治安形势仍然严峻,“两抢”(抢劫抢夺)犯罪突出。
2004年海口市“两抢”案件发案数为3050宗,平均每天8宗以上,加上不少未报案的,实际每天要超过10宗。“两抢”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总数的27.3%,占全省“两抢”案件发案数的近60%。今年1至4月,海口市发生“两抢”案件932宗,仍然占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的26%。
海南警方近期在全省范围组织打击“两抢一盗”犯罪大会战。海口市警方今年4月以来陆续打掉了“色狼会”、“乐东帮”、“府城车队”和“海北牛”等12个青少年“两抢”犯罪团伙,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几乎都是在校初中、高中生和社会“四不青年”(有书不读、有农不务、有工不打、有商不经),基本上都是16岁至18岁左右,结伙违法犯罪突出,旧社会帮会色彩浓厚。
“色狼会”犯罪团伙用的作案工具
“色狼会”呈现出新的组织特点,其成员近200人,多在17、18岁之间,直接涉案人员30多人(已抓获两任“会长”等骨干成员13人),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分为“会长”、“堂主”、“一级会员”、“二级会员”,入会必须缴纳会费,不能随意退会,有明确的帮规戒律,比如:在抢劫、抢夺、打架的作案过程中不允许逃跑,否则不仅被踢出帮会,还将被体罚;基层“会员”退会要么交纳500元,要么砍下自己一只手;帮会中有人被欺负,帮会成员必须组织报复等等。他们有固定网站、活动范围、伙食标准和惩罚规定,甚至还有相对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喜欢带着女孩飚摩托车,以打架狠、飚车快为荣,经常出入南沙路、府城电影院一带的几个网吧和溜冰场。“色狼会”开始横行校园、街头械斗,很快便发展为频繁“两抢”。
如果说,“色狼会”还有些少不更事,“青春浪漫”,今年4月15日被执行死刑的“杀人练胆”涉黑团伙主犯刘京就显得处心积虑,“心存高远”了。记者曾在海口市公安局看守所采访过刘京,他是一付大包大揽、满不在乎的神情,开口闭口就是要“干大事”,谈起警察竟然还是满脸的不屑。为了“干大事”,刘京团伙虽然多次抢劫,获财不少,但生活简朴,不贪图享受,他们穿便宜的衣服,吃便宜的饭菜,却经常带领团伙成员到万绿园公园跑步锻炼身体。他还让团伙成员中略通文墨的何添成(已被执行死刑)编写训练计划,演练抢银行、杀警察夺枪等犯罪“技能”。为了训练团伙成员的残忍性,他还两次组织成员集体将两名无辜老人活活用刀杀死以“练胆”。
相比之下,刘京团伙还是显得莽撞、粗糙,今年3月海口警方破获了一起上当近5000多人的婚介诈骗团伙,他们更精于算计、策划,管理更严密、细致。这个团伙在海口市义龙路、华海路和某花园小区共有3个窝点,还以信息公司名义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披上了合法外衣。这个团伙采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专门招募曾干过“记者”的当广告撰写人,每月在全国近百家期刊发布巨量虚假征婚广告,最多时一个月的广告费达20多万元。这个团伙固定成员有25人,按工作性质分为10个小组,制订了工资发放制度,每月进行工作总结,“领导”给属下要写出书面“个人评语”,“公司”定期颁发月度优秀员工奖,还开展“业绩竞赛”,及时给成员发放“超额提成”。由于“管理到位”、“运作模式先进”,这个诈骗团伙生意火爆,高峰时一天就能接到近千个业务电话,近半年就聚敛赃款200多万元。
“职业”、残忍、重犯、出“新”
“色狼会”、“乐东帮”、“府城车队”和 “海北牛”暴力持刀抢劫、故意伤害团伙都是典型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它们都以“两抢”为基本的作案手段,手段极其残忍,暴力性明显。在破获“海北牛”团伙13起案件中,就有8名受害者被砍致重伤和轻伤,砸坏4辆摩托车。破获“色狼会”成员参与“两抢”案件66起,其中抢劫53起(持刀作案39起),抢夺13起,收缴管制刀具10把。
一些“两抢”团伙犯罪如同上班一样“按时”。一个专拣清晨上班女性下手的8人飞车抢夺团伙日前被海口市警方端掉。经审讯,警方初步查明,自去年11月至今,这个团伙至少在海口犯下56宗飞车抢夺案件。办案刑警介绍,这伙嫌疑人的犯罪活动很有规律:他们一般住宿宾馆旅店,每日6时利用宾馆叫醒服务起床,在早晨上班的年轻女性中物色对象下手,作案回来后继续睡觉,午饭后设法将赃物处理掉,所得用于吸毒及其它挥霍。曾有一次卖掉过10部手机。
群众在认领被盗抢的摩托车
据介绍,此次被抓的这个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已是警方熟识人物:1999年此人曾经因为吸毒被抓;2001年11月又因飞车抢夺被海口云露派出所民警抓获,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半;2004年4月刑满释放,没想到出狱后又重操“抢”业。李某还涉嫌曾参与林鸿壮(已被判处无期徒刑)抢夺团伙犯罪。
现在的警察工作主要不是冲冲杀杀,有时冲冲杀杀到显得简单、痛快,他们更多地需要和犯罪分子斗智。
近年跨国、跨省贩毒集团一直有从海南开辟通往国际贩毒通道的企图。海南破获的一些跨区域贩毒案件表明,毒枭经常出入海南,遥控指挥跨国贩毒。2004年3月,中国和菲律宾警方共同侦破的“9.2”特大跨国贩毒案,跨国贩毒团伙头目张少奇就经常来琼活动。2004年4月,海南协同湖北、河南、福建、广西等四省区公安机关侦破的公安部督办“9.16”特大制贩冰毒案件,毒枭陈再兴先后7次前来海南,2次将冰毒样品从河南带到海南,商谈毒品交易事宜,企图利用台湾渔船从海南经海上贩运冰毒出境。
今年2月24日,在海南省公安厅禁毒处的指导下,在海口美兰机场公安局的协助下,海口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经过十多天蹲守,成功截获从云南空运至海口某货运中心的“木化石”两箱,并分别从两个木箱中查获藏在掏空的“木化石”中的海洛因207克和134克,共341克。同时,在云南瑞丽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男,甘肃兰州人)。“木化石”也叫“硅化木”、“树化玉”,是远古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它对于研究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进化过程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这种新型贩毒手段在海南尚属首例。
民警"变脸" 形势所迫
犯罪的手段、花样千变万化、不断出新出奇,形势迫切要求民警更快、更强、更努力。
海南省公安厅刑侦处处长刘晓明说,现在办理案件更科学、更扎实、更细致,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过去办理治安案件,基本上是不花钱,而现在办理一起治安案件,既要有现场勘查、取证、图片等视听资料,有的还要对受侵害人或物品进行鉴定和估价。办理一起刑事案件,办案诉讼的成本比过去成十倍、百倍地提高,侦破一起重大团伙案件往往要耗费办案经费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向科技要警力是一个方向,科技手段往往成为案件办成铁案的关键因素。去年2月13日上午8时许,由台籍人李冠宏带路,龚新红、唐旬、李宗才、姜水长携带手枪两支,对正在家中的台商蔡先生进行殴打,并用胶带捆绑手脚,将保姆周某关入卫生间,抢得劳力士手表一块、卡提亚和欧米茄手表各两块、金项链一条、戒指两枚、仿古茶壶两只、古钱币七枚、手机两部、现金人民币3000元。经鉴定,以上物品价值人民币167432元。案发后,警方全力侦破,但犯罪嫌疑人却是百般抵赖,最终还是靠DNA检测才作出了最终认定。
民警准备出击
儋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许青说,过去法院判决书常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说法,这不是严格的法律用语。一件大案引起社会轰动,在舆情汹汹、群情激愤之时,办案民警更要沉着冷静,不能偏离法律轨道,要保护双方(不仅是受害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曾办理过一起强奸案,一个小青年在橡胶园把一个15岁的女学生强奸了,抓到嫌疑犯后,受害人和嫌疑犯的描述完全一致。但为了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还是不敢放松大意,而是努力寻找更多的物证,终于通过先进的色谱仪发现了女孩牛仔裤上的嫌疑人的精斑。这处精斑面积极小、痕迹很淡,肉眼根本看不出。如果是过去,这个案子要么使我们难下决心,要么可能在“平民愤”的驱动下办个不清不楚的“糊涂案”。科技手段确实解决了大问题。
刘晓明处长说,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今仍然不可或缺,具有科技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了追捕“2.13”侵害台商凶手,办案民警在广州一个住宅小区,两天三夜几乎不睡觉、不吃饭,24小时不间断地守候,终于获得成功。科技手段总有缺陷,许多方面不能取代人的作用,加之现在办案经费不是很宽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能丢。一些犯罪分子还是颇有能力的,民警就是要和他们比智慧、比毅力、比坚韧,没有一个刚强的意志,是难以对付凶残狡猾的犯罪分子的。在蹲坑守候时,先进的技术手段当然是必要的,但民警的责任心、意志力可能更重要,这时守株待兔式的坚韧看似笨拙,有时可能就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办法。
海口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刘韶东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要改进。过去的“人海战术”比较浪费,成本高,效益低。近几年,警方更强调“大情报、小行动”。因为比较成型的犯罪集团,都有多重网络,分工复杂,狡兔三窟,行迹诡秘,如果在没把他们的网络搞清楚前,就蓦然下手,这就不是打击犯罪,而是打草惊蛇,倒象是给犯罪分子报警。近年海口市成功破获的犯罪集团,都经过长期的侦查摸底过程。今年3月海口警方破获的上当近5000多人的婚介诈骗团伙,去年底警方收到山西一受害人的举报信后,结合过去掌握的资料信息,没有把它作为普通的治安案件,经过初步调查,把它列为重点案件精心经营,经过近3个月的侦查,终于将这伙作恶分子一网打尽。
近年警方还建立完善了情报信息系统,成为办案民警的强大信息支撑。2003年底发生的轰动一时的航天专家周鼎新在海口人民公园被抢劫杀害一案,现场勘查的收获几乎为零,民警硬是从情报信息系统中找到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如同大海捞针一样,终于把犯罪分子刘成龙、刘州、刘成扬等人给“捞”了出来。
社会治安的宏观管理方面,党委和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强化基础。海口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彭晓敏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他是一位爱读书、爱琢磨的公安局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他提出对付犯罪的“立体防控”6要点。一是建立以社区警务为龙头的城市社区管控体系,做到“管住面”。二是建立以巡防责任区为依托的社会面巡控体系,做到“控住线”。三是建立以设卡守点为载体的边际部位堵控体系,做到“封住边”。 四是建立以堵塞犯罪空隙为目标的特种行业的治安监控体系,做到“盯住块”。五是建立以现住地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做到“管住人”。六是建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安全防范体系,做到“守住点”。
彭晓敏说,不管犯罪分子如何花样翻新,他们是人,总要在社区人群中活动。所以,群防群控任何时候都是打击犯罪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到了“立体防控”6要点,就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络化”社会治安格局,使得不法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即使他作了恶,也难逃法律制裁。
目前,一些社区为何治安混乱、民怨较大?就是因为本社区有多少人、出租屋里的人是干什么的、近日社区新住进了什么人?这些基本问题,管段民警、居委会干部都是糊里糊涂、讲不清楚。刑释人员无人过问,吸毒人数掌握不了,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意上报虚假瞒骗的数字。实践证明,哪个区域抓好了“面、线、边、块、人、点”这6个方面,哪个区域的社会治安就比较好;哪个区域基层组织、民警队伍软弱涣散,6个方面“立体防控”的网络就残破不全,而犯罪分子就在网络的“残破处”自由出入、为所欲为,老百姓也就没有安生日子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