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改革应注重做好"减法"中的"加法"
11月4日,郑州警务机制改革结果出炉,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减少指挥层级,实现警力下沉”的要求,郑州市区取消原有的公安分局,将原有112个派出所重新整合,成立28个派出所。(11月6日 人民网)
勿庸置疑,我国目前现行的公安警务体制机制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管理层次过多、警力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老百姓日常生活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惧感,我国进行警务改革势在必行。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也是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部位。警察忙乎在上头,坏人注定作乱在下头。因此,将警方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将警力下沉到一线,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与社区能动的相互作用,优化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作,推动警力前移,尽快建立起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高效运行的警务机制,是提升警力、遏制犯罪的务实之举,老百姓盼望警力全部下沉!
做好警务改革“减法”中的“加法”,重点是重新整合警力资源。整合出效力,整合显活力,整合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最佳途径。此次郑州警务机制改革以“充实一线,减少层级,加强督导,常效激励,统放得当,分合适度”为目的,以“局所整合,强化社区,建立机动,完善督导,便民利民”为方法,取消原有的公安分局,将原有112个派出所重新整合,成立28个“直辖”派出所。每个派出所下设“四队一室”,分别是案件侦办大队、治安管理服务大队、交管巡防大队、警务综合大队、执法执纪办公室。从吉林省辽源市、河南省新乡市的成功实践看,通过这一警务机制的有效运行,收到了提高警方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良好效果。
做好警务改革“减法”中的“加法”,核心是警力真正下沉。警务改革的方向是警力充实一线,加强基层。辽源市实施警务机制改革后,取消了市区公安分局和派出所,近1500名民警重新定岗,500名机关干部充实到基层,150多名所队科长转为普通民警,一线实战警力由改革前的49.5%增长至90%。大量警力被配置到基层一线,确保了“有灾必救,有案必破,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扎实落实,当地刑事和治安等案件同比发案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据2005年7月8日《新文化报》)。
做好警务改革“减法”中的“加法”,关键是确保警察“心入”。人心齐,泰山移,警察都心系职责,服务人民,就没有攻不克的治安难题。所以,警力下沉,贵在警察人下心随。警察下去了,也要同时把“心”带上,要“身入”更要“心入”,都能够迅速从“喝喝茶、看看报、仨俩聚堆竟闲聊”,“东望望、西瞧瞧、座在车上会上搞防范”等工作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进入社区,进入工作,进入角色,负起责任,扑下身子,扎实苦干,讲求实效,切忌顶个人头充个数,心浮气躁,走马观花,随帮唱影,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确保警察人下心随,沉到底,做到位,关键是要落实好责任制。从10月18日起,沈阳警方落实道路管理实名制,每条大街小巷和767个交通岗疏导及整顿的责任全部落实到固定民警身上,结果是早晚高峰时段的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市民的出行体验明显得到明显改观。
思想支配行动。其实,仅仅做到警力下沉还远远不够,警务改革与制度机制建设紧密结合,才会相得益彰。保证警力扎实下沉和服务前移,需要一套制度机制,特别是要在全面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加大警风警纪督察巡查的力度,敞开大门评警纪警风,发动群众搞监督。领导同志也要带头经常深入下去,看一看警员沉没沉下去,沉到哪儿去了,都在干些什么,工作状态怎样,群众意见如何,对他们行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广大公安干警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亲民、爱民、为民意识,真正视人民为父母,把保一方平安作为天职,做到工作在社区街路,战斗在社区街路,奉献在社区街路,切实担负起匡扶正义、铲除邪恶、除暴安良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风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