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当代中国警察要有国际眼光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赵志飞 发布时间:2010-11-04 19:10:51 浏览次数: 【字体:

 

 当代中国警察应该有国际眼光,作为培养警官的高等院校,更有责任为警官们打开一扇世界警务的窗口。因为,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社会化对公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代中国警察,学习借鉴他国警务先进经验,把握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十分必要

  湖北警官学院最近推出了一套《国际警务译丛》丛书。该丛书脱胎于我院国际警务教学部李学阳教授创办的《国际警务译丛》,今后还将陆续推出此类系列丛书。这类丛书主要是介绍国外警界文化与实务。

  我觉得,当代中国警察应该有国际眼光,作为培养警官的高等院校,更有责任为警官们打开一扇世界警务的窗口。因为,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社会化对公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互相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际局势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危及我国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所以我认为当代中国警察,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把握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十分必要。

  首先,湖北警官学院姓“警”,是警察的知识重镇、国家的警务智库,国际眼光对现代警察尤为重要。这里的每一份子都应有警察文化的高度自觉。作为学院主要管理者,我们重要的职责就是去除浮躁,秉持冷静,仔细考量校园文化建设,让学院警察文化的氛围更加浓郁,积淀更加厚实,为学员源源不断地提供省内外、国内外先进的警察文化与警察实务知识。在我们芬芳满院的警察科学文化中,《国际警务译丛》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其次,出于对校风的一个纠偏和引导。芝加哥大学第三任校长欧内斯特·德威特·伯顿曾说:“大学代表着学问,这是大学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这一特征,一所大学只是名义上的大学。”然而,长期以来,警察类院校受行政之风影响很大,行政之风容易衍生官本位现象。这套丛书的推出,则表明学院支持警察对科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鼓励教员们“坐冷板凳,做真学问”,让他们“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

  其三,西方警学经典大可“洋为中用”。回望中华文明的近代化转型,应该正视:它是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开始的。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一批较早涉外的官僚、士子、商人和买办,开始接触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方面面。1862年清政府设京师同文馆,开始翻译西方的典籍。其后又出现了商务印书馆、国立编译馆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等,大量编译出版西方著作。这些西方文化方面的“舶来品”,对传统的中华文明无疑是一种“外铄”。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中,起到了刺激“内生”的积极作用。

  举近一点的例子,1978年以来的中国法制建设,其中《民法通则》、《民法典》、《行政诉讼法》、《合同法》、《信托法》和《物权法》的相继出台,与我国法学界泰斗江平先生不无关系。它们大都是在江平先生的主持下起草的。在这些成就背后,人们感受到的是江平先生的罗马法基础。《罗马法》也是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讲授得最好的课程之一。在此期间,他还同时主持了大型丛书——《外国法律文库》翻译工作。这套文库被誉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对中国法律学术与教育最具影响力的丛书。”可以这样说,这位中国“民法教父”本人也一定从《外国法律文库》中“拿来”了不少东西。

  作为当代中国的公安队伍,在知识结构上也要补上这一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外法律和其他社科类的各种思潮、学派、理论、方法,几乎都被翻译、介绍了过来,唯有警察类的翻译著述寥若晨星。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说,当下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同时又各种矛盾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警学经典,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全新视野。

  当今世界,历经五次国际性警务革命,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比较成熟、先进的警务运行机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主动学习借鉴,大可磨砺我们自己的警务之剑、警务之魂。倘若我们警院的学者、教授也能从中合理吸纳有益的养料,则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科学研究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前瞻型。

  最后要强调的是,正因为致力于“解决影响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这套丛书的选题会保持一定的长远性和战略性眼光。不会去跟风,也不会时下“凸显”了什么社会矛盾,就专门按病灶介绍什么药方;更不会西方流行什么,就趋之若鹜译介什么。丛书将以知识场域的独立性,追本溯源,审视西方警察文化的全貌,避免自身陷入“三俗”(庸俗、低俗和媚俗),力争对公安工作的研究、改革、决策和实践有参考价值,力争对推进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有真正的借鉴价值。

  这便是我们推出这套丛书的用心。

  (作者系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

当代中国警察 国际眼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