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困难找警察”遭遇服务意识淡漠
外地来京人员是在什么情况下向警察求助的?是喝了近20瓶啤酒之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分别高达148mg/100ml、119mg/100ml。时间是深更半夜,街上人少车少,能够帮助他们的人也少。
他们需要帮助吗?需要。
如果不帮助他们,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一是醉死街头,二是会惊吓那些下夜班的人和出租车司机,行人和司机有可能把他们是坏人而不愿帮助他们,三是因醉在路上而酿出车祸,四是因醉失控而无故伤人。
他们在需要帮助时为什么要找警察?显然是对人民警察的信任、信赖,是对人民警察的“人民公仆”的角色和人民警察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有信心。
“有困难找警察”是不是公安部门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的。
“有困难找警察”有没有错?没有错。
首都警察面对人民群众的求助是什么态度?拒绝。
警察拒绝人民群众的求助说明了什么?首先是服务意识的淡漠,其次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莫不关心的表现,第三是失职的表现。
警察拒绝醉汉的求助,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一是醉汉从此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承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困难找警察”可能产生不信任感,二是对冷漠的“人民公仆”人民警察产生对立情绪,三是直接与人民警察发生冲突。
醉汉在向警察求助前和求助时,是不是歹徒?不是。是不是犯罪分子?也不是。
醉汉袭警是有欲谋的吗?显然不是。
醉汉为什么袭警?可以断言,直接因素是警察拒绝了他们的求助。
醉汉在向警察求助后发生了什么?首先是警察拒绝帮助,二是警察遭袭,三是醉汉成了歹徒,四是醉汉成了犯罪分子。
被抓获的两名肇事者是什么人?均为外地来京人员。
假如醉汉是北京政府官员、名人、大企业家或公安局的领导,警察会不会拒绝帮助?不得而知。
假如警察帮助了向他们求助的醉汉,有可能产生什么结果?一是醉汉被及时送往医院,生命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不至于醉死街头或酿出车祸。二是醉汉被及时送回其家或其住处休息。三是不使醉汉惊吓那些下夜班的人和出租车司机。四是避免因醉失控而无故伤人。五是可能不会袭警。六是可能不会成为歹徒、犯罪分子。七是有可能进一步让他们产生对人民警察的信任,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醉汉“有困难找警察”遭遇服务意识淡漠,有可能产生什么公示恶果?这个问题,留给被打的人民警察和全社会的人去思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