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警察打人也能算新闻?无聊!

来源:搜狐社区 作者:中年老人 发布时间:2005-05-20 11:41:22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几天,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的新闻成为网上的热点。我个人感觉,把这样的事在网上热炒很无聊:网络媒体为何无法登大雅之堂?为何被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所诟病?就是因为网络媒体本身看贱自己造成的。警察打人怎么了?这样的事,不是天天发生吗?谁敢否认警察不打人?只不过现在警风警纪抓得严了,每年都有很多的警界“坏蛋”被扒了皮、赶出警察队伍,才使警察有所收敛。因为打死人、打死警察了,就成为了新闻热点?充其量也就是个刑事案件。哪天不死人?有什么好热炒的?就因为是警察打死了警察,就有这么大的新闻价值?警察怎么了?警察就都是好人?警察队伍里就没有败类?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毫不奇怪。

    警察有权,有人把警察和流氓、黑社会划等号,这肯定有失偏颇。但具体到某个地区,一个具体范围内的警察、个别坏警察的所作所为,可能比黑社会更坏、社会危害性更大。为什么?警察有权呀,有法律赋予他的执法权呀。警察可以披着“执法”的外衣、行其比黑社会还坏的勾当。个别警察干的坏事,对社会的危害、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坏分子可以比的。因为警察,国家出钱建立的警察队伍,是用来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一方安定的,不是用来残害人民的。

    在我国建设法制社会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完善,包括执法队伍的建设。公安队伍,因为其掌握的权力,让群众对其既惧且怕。如果你真有点事进到里面,哼哼......最近刚有一位朋友因“职务侵占”被关进去三个多月,出来后有很多感触。现在的警察队伍,确实作风有很大的改观。打骂犯人的事少了,怕自己犯事被“剥皮”。在办案过程中,也是循规蹈矩,不敢出大格。为什么?当前国家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好不容易挤进了公安队伍,这么“肥”的差事,怎么可以因小失大?警察队伍的相对清明,靠的是警纪的威慑,而不是“警风建设”。不要盼望着警察都能成为任长霞,只希望大部分警察能够做到基本的执法公正,老百姓就很满意了。对警察队伍的进一步高要求,只能寄希望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的真正、全面的执行,而不能指望警察本身的自律。

    都说一粒鼠粪便坏了一锅汤。人类目前的能力,还没有办法消灭老鼠,也就随时有坏你一锅汤的可能。警察队伍,也是由人组成的,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个别警察的枉法、滥用公权的现象,不会消失。原来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听到的少,只是因为被捂着盖关,公民没有相应的知情权而已。现在,我们了解到警察干的坏事多,并不是坏事。并不是突然地警察由原来的好,现在变成了坏。只是公安部门敢于自揭家丑,欢迎群众的舆论监督。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阳光下的公安队伍,霉变的机会总比被盖着少。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媒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自律。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终究无冕,并不是真正的执法者,也不是正义的代言人。媒体的新闻稿,也是来源于记者,记者也是活生生的人,也不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记者中也有好,有坏。假新闻不是常见诸于传媒吗?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编造假新闻、引起轰动效应的记者,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就会使群众的视觉、听觉、思维能力都变得麻木,不再相信这样的新闻。网络传媒,为了增加点击率,更是不遗余力。哈尔滨宝马撞人案,扯出了韩桂芝;沈阳刘涌最后被执行死刑;四川张金柱案;这三大案件被网络传媒所津津乐道,自认为是网络传媒的力量,使正义得到了伸张,恶人得到了惩处。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决策机构的信息来源,决不会被网络上的声音所左右,最多只是一个份量很轻的参考。而网上,充斥了假、大、空的声音,或一件很小的事,被网络无限放大。长此以后,网络会被自己的“不检点”行为而把自己毁掉。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人们买东西都养成问个真假的习惯;钱拿到手,都习惯性地照一照,识别一下真伪。如果人们上网看新闻,首先都在心里打个问号:这条新闻是真还是假?那样的话,网络传媒还会有好的前途吗?

    警察打死警察,本来很小的一件事,被网络传媒无限地放大了。把一个个案,放大成整个警察队伍的建设问题。网络对警察的妖魔化,对警察队伍的建设毫无益处,也无助于解决警察队伍存在的问题,只能使更多的人对警察队伍产生更多的怀疑和不信任。还是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个案就是个案,不要无限放大。让人们对网络传媒多一点信任。
警察打人 北京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