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奥运反恐考验城市危机管理体制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何春中 发布时间:2005-05-11 09:49:28 浏览次数: 【字体:

 

    关注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要将安保计划与“程序”结合起来。面对渐趋复杂的反恐现状,中外反恐专家纷纷给北京奥运安保工作支招,同时指出——奥运反恐考验城市危机管理体制

  中青报北京5月10日电 尽管北京到现在为止还未发生过严重的恐怖事件,其犯罪率也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同等规模的城市,但奥运会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影响巨大的活动,极易成为恐怖主义和其他破坏势力的打击目标,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劫持运动员事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爆炸事件,就曾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震动。“天上有飞机,地面有地对空导弹,海上有潜艇。进入雅典,将像进入一只外紧内松的可口可乐的罐子。”这是从雅典回来的中国官员们,对去年雅典奥运会安保工作的由衷赞叹。在5月9日开始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反恐论坛上,与会的中外反恐专家纷纷给北京奥运安保工作支招。

  外国反恐专家给北京奥运敲警钟

  后“9·11”时期,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是:恐怖活动从区域纷争到文明冲突,从目标明确的绑架暗杀到公共恐怖袭击,从前线国家和地区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恐怖分子动机和手段的多样性令稳定的防范体系难以应付,自杀性恐怖袭击的发明也给反恐带来了新的挑战。

  西班牙内务部部长顾问、国家安全秘书处顾问卡斯塔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根据我们的经验,70%的恐怖分子都获得过大学教育。2005年至2008年期间,北京要认真做好奥运会安保的筹备和基础工作。对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你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2004年,全球发生重大国际恐怖事件共有655起,比2003年的175起激增了近3倍,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犹他州奥林匹克公共安全部计划与资源理事布鲁克斯女士在专题演讲中称,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活动有重新抬头之势,奥运会等世界性、综合性体育赛事,更易被少数意欲制造事端的恐怖分子利用。奥运会安保最重要的是有个“程序”(机制),要将安保计划和“程序”结合起来,并从地点、功能、机构上予以保证。

  警方人员打进敌人内部,是有效瓦解某些恐怖组织的重要手段。但英国新苏格兰场城市警务局反恐组主管斯万先生却提醒中国警方:“尽管英国配备了最有经验的警察和情报人员进行反恐,但恐怖分子大都属于某些宗教组织,警方人员要想卧底真的很难!”

  奥运反恐要结合城市危机管理

  奥运会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运行的透明度高,既要确保各项赛事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欢乐祥和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氛围,稍有闪失和疏漏,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坦言,如何在安全奥运和人文奥运之间找到某种平衡,是北京奥运会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奥运会是全球公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规模盛大,人文奥运需要营造祥和、宽松、自由的气氛;而安全奥运则往往被形容为“高度紧张、警备森严”。

  两者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一方面为保证奥运会安全,需要限制参加活动的人数、参加活动的群体类型、参加活动的方式,需要加强各种安全检查措施,监控、监测个体群体行为,限制各种自由,但过于严格的限制又将使奥运会的人文意义大打折扣。

  薛澜说,奥运安保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协调指挥机构的建设(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军方与警方、反恐与其他有关各方、政府与公民),进行信息与预警体系建设,组成安保部门,加强民众反恐能力训练,公民反恐体系的建设与大规模公安体系的配合,加紧制定奥运会期间反恐应急预案等。

  奥运会历史上两次造成重大影响的恐怖活动也说明,恐怖分子可以来自境内和境外,恐怖活动可能针对主办方或者参赛国,恐怖活动诱因复杂(民族矛盾、对社会的不满等),恐怖活动形式多样,分布广泛难于防范。

  薛澜建议,奥运反恐要与北京城市危机管理相结合。通过北京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北京城市治理结构的改善,实施安全奥运战略。盐湖城冬奥会总共投资4亿美元做安全保障的危机管理,虽然成本很大,短期内收益不及成本,但是对盐湖城的长远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今天开始的为期两天的“国际大型活动安保措施常设观察”(简称IPO论坛)第六次封闭会议上,安保专家还将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例就如何在复杂情况下做好大型活动安保的指挥、控制和协调进行陈述,介绍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等近期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安保经验。各国专家还将同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安保协调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的代表,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安保情况,就场馆安全、交通安全和炸弹及爆炸物三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

奥运会 反恐 城市危机管理体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