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普通民警深恶痛绝的公安机关八大顽疾

来源:中国博客警察论坛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5-04 19:38:54 浏览次数: 【字体:

 

1、运动

中国人搞运动是出了名的,自解放以来,"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革"接踵而来,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就要闹腾一阵子,结果,人心越搞越散,风气越搞越差,一个文革让全国人民吃尽了苦头。改革初期,这个风气有所收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又死灰复燃。

仅从公安机关内部说,这些年什么"教育"、什么"禁令",也是接踵而来,我们毫不否认上层决策领导的主导思想和用意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每一次"运动"前,不知道是不是切实考虑了"运动"的法律依据、合乎实际的实施细则,"运动"中是不是真正了解各级公安机关的真实的实施情况,"运动"后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好的效果。

仅以每次"运动"来分析,全国有160万警察,就算一半人(80万)参加"运动",每人只参加一个工作日的开会学习(其实何止啊!),那么就是640万个小时被用到了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的开会学习中,这640万个小时要用到实际工作中能产生多大的工作效果啊!再按照每个民警每天平均工资20元计算,那么80万民警的80万个工作日就白白浪费了1600万的经费,这些经费要投入到基层实际工作中又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啊!还以每个民警写三张A4纸大小心的心得体会,每张纸2角钱,还不计算打字、粘贴、出板报等等费用,每个民警要消耗6角钱,那么80万民警就把48万费用消耗在根本没有人看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中了,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计,真正浪费的费用可能要以亿来计算,其结果只有天知道。

同样,每次"运动"到来,各级公安机关都有那么一帮子"左派"开始"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违反法律处理、辞退、开除民警的事层出不穷,而一些善于伪装、擅长吹牛喊口号的人从中得到实惠——升官发财。每次"运动"搞的人人自危,为了保住饭碗,一些人不惜搞"阶级斗争",我们的堡垒不用外部攻击,自己就先垮了!

前年我到某地出差,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前些年公安机关搞"*项教育",有一个治安部门的领导自己书写了14万字的心得笔记,并按照上级下达的指标超额完成了分离培训的任务,被评为"*项教育先进个人",当他在"表彰*项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表讲话的时候,被检察院反贪局以"涉嫌受贿"从现场带走,这对所谓"*项教育"岂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同样,所谓"*项教育"中用指标来确定分离培训人数,和1957年用指标抓"右派"有什么区别?结果,相当数量的民警被冤枉,打掉牙吞进肚子里,现在"运动"结束了,事实证明此举不妥,但是有哪个上级领导勇于承认错误?有哪个上级领导敢于"拨乱反正",没有!一个都没有!!!所以也就出现了今天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台了"民警腰围不得超过二尺四"的规定。大家可以到公安部政治部宣传局的网站留言班上看一看,民警们对如此规定是多么愤慨!

我们共产党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但是这些运动是不是"实事求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研究,上级闭门造车,基层疲于奔命,苦也!

"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到实处也并不容易,但是我们的上层领导是不是能真正的替基层民警着想,真正的运用法律法规管理这支队伍,相信那样的话效果要比"运动"好得多!

2、会海

参与实战的基层民警最头疼的就是"开会",曾有一个民警统计过,他在一个月中参加过20次各种大大小小的会,按照内容来讲,包括政治学习、支部活动、"运动"动员、"运动"总结、工作部署、案情分析等等,而工作部署和案情分析各一次,只占5%,也就是说,另外95%都是与实际工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会议。

每次开会,台上读报纸、读文件、发表长篇累牍的讲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台下闲聊、吹牛、睡觉、玩手机游戏、看报纸杂志、打毛线......会议结束,P事解决不了。

还以80万民警为基准,按每个民警每月开2次无用的会议,每次会议2小时,那么就有320万个小时白白浪费了。还以每个民警每天平均工资20元计算,那么就有40万元经费被白白浪费了。

这也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浪费也要大得多!

3、文山

这是"会海"的衍生产物,各种各样的文件充斥各级公安机关,真正实用的不在多数。上级一个通知层层转发,浪费惊人,所以在基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件题目《关于转发市公安局关于转发省公安厅关于转发公安部**局********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令人忍俊不已。其实真正能落到实处、能产生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极少。

据某基层县公安局治安股统计,一个月里接到各类文件、简报、通知、报告、信息专刊、信息增刊、命令、通告等等50多份。就此作为基数,按照该局下属10个部门(不止此数)计算,那么该局每月接到的文件数在500个左右,按照每份文件成本1元钱计算(不止此数,还未计算投递等费用),全局每月接到的文件成本在500元,全年接到文件数的成本是6000元。按照全国2000个县市公安机关计算,要浪费1200万元经费,其实何止啊!

4、八股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工作中的"八股文"现象分析透彻,欲根除之而后快。在当前的现实工作中普通民警也对此深恶痛绝,但各级领导却情有独钟,不管是学习开会还是起草文件,必然要加上一个大大的帽子。就是一件交警搀扶老人过马路的小事,必然也要冠以"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之类的套话。

领导讲话是大"一二三四"、括号"一二三四"、小"1234"、括号"1234",其间还要穿插上"一是"、"二是"、"三是"、甚至可以达到"十几是"以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之类的点缀,令人头痛不已。结果是上面讲的唾沫横飞,下面听的昏昏欲睡。

此八股不绝,公安工作无望。

5、造假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个民谣:"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现在不仅仅是公安机关,全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乐衷于此。"数字出官,数字升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上级不真正了解基层的情况,只*数字,基层领导出于个人目的,大肆造假。各类报表充斥在基层的工作中,其真实程度令人怀疑。反正是造假的人升官,看假的人高兴。

6、招待

在各级公安机关的经费开支中有一项为"招待费",所谓招待就是吃、喝、玩的费用,而且以上级下基层消耗为多。

某基层县公安局为了创"全国优秀公安局",迎接历次上面各级领导的检查复核三次,花费招待费近万元,这些费用还不包括上级领导住四星级酒店的费用(上级领导只按照规定标准结算住宿费,超出部分由该县公安局结账)。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局并不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公安局,而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县的公安局,令人费解。

每次上级来了要吃当地名吃、喝当地名酒、玩当地著名游览区,甚至还要到夜总会、卡拉OK、桑那等场所"轻松轻松",如此腐败,用谁的钱?当然是招待费了,这还不包括各级领导迎来送往、陪同、用车等等费用。

仅以平均每个县市公安局每年支出招待费1万元计算(其实何止),全国2000多个县市级公安机关就有2000多万元花在吃喝玩上,其真实数目远远不止此数。

分析一下,既然公安机关的人出差都有出差补助,为什么还要设置"招待费"的支出项目?这不是为腐败提供经济基础和借口吗?想当年共产党连国民党的800万军队都打垮了,如今连自己的一张嘴都管不住,这岂不是一种悲哀?

6、奖惩不明

如今公安机关奖惩不明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一线实战单位和民警的积极性。

仅以某县公安局为例,该局规定:宣传报道部门的人员只要每年在省以上的媒体报刊上发表30篇文章就可以立三等功,而刑侦、治安等实战部门民警每年破30起以上的案子也不一定能立功。

现在这种情况在各级公安部门不在少数,结果实战单位没有人愿意去,而政工、财务、装备等部门人人趋之若鹜。

此外,那些后勤保障、政工等部门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立功,而实战部门的民警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工作中稍有失误便会被敲掉饭碗,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呢?

7、机构臃肿

公安部倡导的刑警人数要占全体民警数的30%叫了许多年,如今也没能达到这一指标,最惨的地方刑警人数只占全体民警数的10%,他们要承担公安机关最主要、占比例最大的侦查破案任务,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而不直接参与实战的部门如政治、宣传、教育、培训、文体、纪检、监察、督察、法制、计财、装备、政研、老干、办公室、警卫、警察学会等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机构越设越多,级别越提越高。他们不但可以高居官位,也可以对实战部门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甚至以实战部门工作中出现的瑕疵大做文章,在人事管理、装备调配、后勤保障等工作上设置障碍以显示自己地位和权力的重要。

结果是机构臃肿、首尾分离、主次颠倒、尾大不掉,其负面效应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公安机关的主业!

8、大锅饭

现在的公安机关仍然不能走出大锅饭的怪圈,仅举两个例子:

第一,警服是公安机关执法的象征,是法律的象征,而现在在公安机关内部出现了一种这样的怪现象,除了交警、巡警、治安等必须穿着警服的警种外,其他实战部门(如刑警、国保、治安、技侦、经侦、缉毒)除了工作需要外,根本不愿意穿着警服。而政治、宣传、教育、培训、文体、纪检、监察、督察、法制、计财、装备、政研、老干、办公室、警卫、警察学会等非执法部门的人却喜欢穿着警服招摇过市,当老百姓求助于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不具备执法的资格,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给他们发警服呢?国家在这一方面的不正当支出又有多少?相信不会是一个小的数目!

第二、工资福利,不管你是实战部门还是保障部门,也不管你累得只剩下一口气还是逍遥自在的打发日子,工资福利都是一样的,刑警、缉毒警、交警、巡警、治安警、派出所加班白干、累死活该,其他部门逍遥自在是运气好,反正工资一样,大锅饭乐得自在,如此下去,公安机关还有谁愿意到实战部门去呢?

警务 管理 警力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