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第一大款警察”的理想给人的启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马国川 发布时间:2005-05-03 22:10:25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原辽宁鞍山市公安局税侦分局局长林福久的赃物拍卖会,吸引了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其中甚至还有外国人。据有关人士介绍,林福久赃物被起回来后,东西都被存放在一个特殊的专门“仓库”里,这个“仓库”从建成起,相关部门用了近两个月,才把全部赃物入库(新闻晨报4月29日)。
    林福久被捕后,因为拥有个人非法财产5880万元,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去年鞍山召开全市干部教育警示大会,市委领导要求各级干部以林案为警钟,说,“只有强化廉洁自律,才能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用好手中权力。”

    而在林福久案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廉洁自律的影子。在膨胀的贪欲下,廉洁自律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他曾对纪委调查组说起自己少年时的理想“一个是地位要比别人高,再一个钱应该比别人多”。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应该说林的理想已经实现,他不但位高权重,更掘取了5000多万元的巨额财产。在他为自己“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廉洁自律成了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   

    自律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依赖于官员的道德素质,一旦这一素质不过硬,廉洁自律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曾说,只要有三倍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这句话用在官员的身上或许不合适,但它至少表明了:面对利益诱惑,人们往往敢冒杀头之险,自律显得苍白无力。林福久的事例证明,希望以廉洁自律为堤坝,防止腐败的发生,是靠不住的。

    反腐要想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使官员“不能贪,不敢贪”。要让官员“不能贪”,就必须改革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从制度上解决腐败的根源。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年的腐败案件呈现“三多”特征,即高官多、金额多、窝案多。要遏制这种趋势,加强制度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有效的机制,是阻断官员手中权力与金钱交换最重要的途径,制度不健全,贪官们就可能“发如韭,剪复生”。西谚说,扎紧篱笆,才是防止恶狗的好办法。堵住体制上的漏洞,才能做到“禁贪于事前”。
  
    要让官员“不敢贪”,就必须对腐败现象穷追猛打,加强惩治力度。反贪工作抓的紧,腐败分子就会惶惶不可终日,严惩贪官,才能平民愤,才能对握有权力者产生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伸手,不敢铤而走险。 这是“禁贪于事后”。

    总之,要从根子上杜绝腐败,就应该以制度反腐为经线,严惩贪官为纬线,经纬并用,编织一张反贪的恢恢“天网”,让腐败分子无所遁形,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大款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