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阮占江:刑事案件侦破不宜过度开放

来源:华商报 作者:阮占江 发布时间:2009-06-19 17:16:51 浏览次数: 【字体:

 

16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在当地几大知名论坛召开网络发布会,邀请网友参与侦破刑事案件,网友将可直接参与现场伏击、跟踪、抓捕等全过程。(6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这有助于营造一种更为良性、和谐的警民关系。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刑事案件侦破其实并不适合向社会过度开放。

首先,参与侦破刑事案件的网友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普通的民事经济纠纷不同,刑事案件的侦破往往更为复杂,充满更多未知与不可测不可控的风险。毕竟,刑事犯罪人员大多更为凶残,犯罪手段更为高明,犯罪工具也更为先进。这其实也是各地刑警伤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佛山警方考虑到破案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甚至生命危险,也已经明确要求报名参加侦破刑事案件的网友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必要的物质准备和足够的体力,但这种外在的要求与准备,只怕还是难以从根本上减少与化解网友参与刑事案件侦破的风险。

其次,网友参与刑事案件的侦破,可能会对部分刑事案件的保密工作构成挑战。一般而言,刑事案件的侦破往往格外注重案件的保密性,很多时候只能局限于少数几个人知道。如今,虽然佛山警方在邀请网友参与刑案侦破时可能会有一些保密性的协定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但只怕还是会出现一些案情提前泄露等情况。毕竟,网友本身的社会成分是复杂的;毕竟,网友传播信息的能力与形式是多样的。

同时,警方邀请网友参与刑事案件的侦破,可能会部分消耗与侵占原本就紧张、有限的警力。而在如今各地警力普遍相对紧张与有限的背景下,佛山警方此举只怕难免会构成一种警力的新式“滥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公安部门正不断加强公安工作的信息披露工作,日益注重对社会的开放与透明程度。这种警方的开放与透明,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与改善公安机关的自身形象与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广大民众深入了解警察尤其是一线民警接警处警及打击违法犯罪的艰辛与不易。但是,这其中其实也需要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透明而透明,甚至把开放与透明搞成一种作秀与表演。毕竟,警察办案本身有一些特殊的规律与方式;毕竟,警察才是破案抓贼的绝对主角,而不是普通民众;毕竟,警察没有任何理由,把普通民众置身于充满未知风险的环境中去。

刑事案件侦破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