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理解的前提是公权对群众监督心存敬畏
2月23日,一名网友发了一则名为《昆明的警察是这样执勤的,上班时间睡觉》的帖子,并贴出了两名警察在警车上睡觉的多张照片。对此,该派出所所属分局的领导说,对当事民警这种不妥当的休息方式应予以批评,人民警察在大路边休息,的确是有损警察形象,即使真的累了也该采取合适的方式,或者换人或者到所上休息,就此事他们将进行处理,但也希望市民理解,警察也是人,每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工作十分辛苦,偶尔打盹也在情理之中。(生活新报2月26日)
论说,这事儿确实不大,不大的权衡标尺是因为两名警察酣然入睡时,没有公开信息表明,附近确有急需办理的警务。不过也可以断定,即便是这两位警察也无法保证,在自己入睡时周围就一定不会发生任何突发事件。这样看来,当事警察是存在失职行为的,只不过这种失职行为没有被突发事件放大罢了。其实,网友的担心很有道理,“屯警街头”的目的是震慑犯罪预防犯罪,如果警察闭上了那些本当敏锐的双眼,这是否意味着挂“空档”呢?
派出所领导希望公众理解,认为警察也是人。这话当然也不错,尊重理解这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不仅警察,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都希望得到这种理解,尤其是那些出了差错的公权部门。不仅仅这次,过去每每网络上曝出一些单位的工作作风比如上班打电脑游戏等现象时,常见一些领导及时站出来,也时常劝告公众要尊重理解,积极为下属开脱责任,似乎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则在于公众的不理解。
就眼前来看,公众对公权的监督确实不是太难,但要引起公权的重视并警醒却又不是那般容易。其实,当事警察并非不知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群众看到后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如果有突发事件会导致什么后果,但这些都没有构成他们端正工作作风的动力。事实上看到警察值勤睡觉这一幕的肯定不只曝光者一人,却只有曝光者将照片发到了网络上,形成了聚光的监督效应,这才引起当事人当事方重视的根本原因。
当然,警察也有伸张解释的权利,但这仅仅局限于解释层面,而不是官官相卫,对下属问题的大包大揽。公众之所以监督,是因为希望通过此举,提高公权部门的尽责意识和办公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我想,如果事情发生后,当地派出所不是想方设法地替当事警察开脱,不是急于表态希望市民理解,而是认真调查,依规处理,完全可以赢得公众的尊重与理解。这也就是讲,公权对公众的监督心存敬意,这才是赢得公众理解的重要前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