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心态之变——全国首个交警公共关系科引发的思考
资料图片:7月31日,一名女交警在天津奥运火炬传递专线上指挥交通。新华社发(刘学礼 摄)
交通警察简称交警,曾经是许多人眼里最“牛”的警种之一,也是和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一个公安警种。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里,“耀武扬威”的交警总是和“服服帖帖”的驾驶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年前,安徽省芜湖市交警成立公共关系科。这是我国交警系统中的第一个公共关系科,其核心职能是在交警中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而改善警民关系。
当交警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放下架子为群众服务时,我们究竟收获了什么?
交警与驾驶员——管理还是服务
在交警中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交警是驾驶员的舅舅!就是管驾驶员!你管他是为他好,宁可被群众骂,也不要群众哭(出了交通事故之后)。
“停到一边去等着!把驾照拿来!”相信不少违章驾驶员都听到过交警的这些“经典”语言。话虽不多,但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交警在上,驾驶员在下”的管理者心态。
交警同样委屈。不管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交警总要站在街头吸着汽车尾气;上班要在别人之前,下班则要在别人之后。一线交警最容易患上腰椎和肺部疾病。在所有公安警种中,受到辱骂、厮打最多的是交警。
一面是群众的抵触,一面是交警的辛苦,这种扭曲的警民关系,的确引人深思。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赵强说:“从2005年开始,安徽交警开始在全省交警中尝试推行服务化理念:强调交警和驾驶员是平等关系,交警要通过服务来赢得群众的理解,从而实现和谐的警民关系和执法环境,进而实现和谐的道路交通秩序。”
为引导全省交警转变观念,2005年以来,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每年都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如“10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罚款教育后放行”、公安机关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四条禁令”等等。
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说,在总队出台这些措施后,全省各地交警均结合各自实际出台了近千项便民利民措施。
芜湖市交警的公共关系科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两年来,公共关系科根据群众和媒体意见,提出并实施了许多服务性措施。”芜湖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姜杰说。
公共关系科成立后第一条举措就是提出实行“交警执法实名制”:芜湖交警在执法时必须向被执法人出具一张写有实名和真实联系电话的“警民联系卡”,卡上同时写有举报和咨询电话。
“卡片虽小,但对执勤交警却是不小的约束,同时方便了群众准确投诉和及时了解处理情况。”芜湖市交警公共关系科副科长陈克俭说。
随后,芜湖市交警公共关系科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交警执法时通过数码录音笔进行全程录音,以便支队抽查执法态度;和媒体之间建立“协调”制度,对于市民的投诉和记者提出的问题,新闻媒体可开出《新闻协调单》,交警须在三日内将处理结果回复给新闻单位;群众送危重病人急救时,有权要求附近交警为其警车开道;出租车在运送危急病人时,可闯红灯,交警核实后不处罚;交警购买一批头盔,遇到未戴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不是对其开罚单,而是把备用头盔登记借给其使用,用后归还等等。
“这些措施虽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却体现出为民服务的理念。好的警民关系从何而来?就是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而来的。”姜杰说。
“如厕专用车位”——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紧邻芜湖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当地交警同样在悄然展现出一种新变化。
今年8月,在市区主干道上的一些公共厕所旁,新出现了一批停车位,上面写着“如厕专用”。
马鞍山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长章银发对记者说:“这些车位是为方便驾驶员上厕所而专门开辟的。我们在执法中发现,一些驾驶员经常为上厕所而违章停车,因为厕所附近大多没有停车位。因此交警联合有关单位,设置了这些如厕专用车位,车辆可以临时停靠10分钟左右,以便驾驶员安心上厕所,同时也减少了交通违章现象。”
当地交警同时在临路的部分银行和邮局附近设置了近百个停车位,交警说这是为了方便群众取钱和寄信。
记者近期在安徽部分基层交警支队、大队采访,见到类似的事情不少。为了方便外地车进城,当地交警在入口处向驾驶员发放印有地图的小卡片;为了让给车辆上牌照的群众少跑一趟路,有的地方交警规定车管所工作人员必须在最后一名上牌群众办完后方可下班;有的地方交警将法官请到交警队成立“交通事故法庭”,提高事故诉讼的办理速度……
姜杰对记者说:“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服务观念开始在基层交警中广泛树立,各地交警都在比着出台便民利民新办法。大家都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搞好交通安全,不能仅仅靠管,也要靠为群众服务。交警只有平等地和驾驶员交流互动,人性化执法,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才会心服口服地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
通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安徽省基层交警的执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交警在执法中不再简单一罚了之,而是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结合。
重病农民给交警送母鸡——感动的背后
在芜湖市交警中流传着关于农民给交警送母鸡的感人故事。今年6月,芜湖交警在奥运前集中整治交通秩序时,查获了一辆严重违规的“黑车”,这辆车是辆报废车,前后车牌不一致,全是假的,且驾驶员也是无证驾驶,芜湖交警依法将人车扣留。
可是,在调查处理中,交警发现驾驶人丁荣军是名家住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农村的农民,身患严重尿毒症,每周需到市区医院血透两次,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此车是丁荣军以废铁价格买来的代步工具。
在公共关系科的参与下,芜湖交警采取了三点处理措施:一、车辆必须强制报废,但交警出面协调,在废品回收价格上给予特殊照顾。二、考虑到丁荣军身患重症,给予训诫教育免予拘留。三、交警和交通部门协调,为丁荣军办理一张往返市区农村短途客车终身免费乘车证。
两个月之后,丁荣军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拿着三只家养的老母鸡和一筐鸡蛋来到交警大队表示感谢。芜湖弋江交警大队教导员梅斌说:“母鸡和鸡蛋我们婉言退回了,可是那一刻,真的感到很温暖和欣慰,也很受教育,执法的不同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2007年,芜湖交警在全市87个窗口单位的政风评议中从以前的倒数第一,一跃进入前三名。
随着私家车进入百姓家庭,公安交警开始成为和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一种政权力量。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徐立全给全省交警算过这样一笔账:全省交警每年现场和非现场处罚交通违法行为人超过400万人次,间接影响到的群体则更大。交警执法方式的好坏,已不仅仅是警民关系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重要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