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邱智华:奥运安全“防范”比“配枪”更有效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邱智华 发布时间:2008-08-02 17:01:03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世界各国聚焦北京为举办一届平安的奥运会而做的工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的盛会,确保奥运会在平安既是北京的责任,也是全世界的责任。
  在这种形式下,全国各地也加强了安保措施,为打造平安奥运尽心尽力。自从昆明公交发生爆炸案后,南京警方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加强了公交车的安保措施,几天前,警方决定对乘坐公交车的乘客进行开包抽检,从昨日起,民警们又佩戴枪支上车,保护乘客安全。(8月1日天府早报)
  看了这则新闻,笔者首先感到南京警察很负责,为了平安奥运做了许多工作,而且也想了些办法。应该看到在奥运会召开之际,主办国提高安保风险等级已成国际惯例,凡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会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中国也不例外。而公共交通是人口集中场所,更应该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警察荷真枪实弹上公交,值得我们思考和商榷。以南京城市之大,公交车之多是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公交车上警察都配枪而上,不知我们要面临多大的枪支管理风险,要知道公交车上人多手杂,万一车上枪支失窃不是制造更多的恐惧吗?当然,南京的治安环境远没达到这种地步,南京的警察也不致于被小偷所能偷袭“成功”,这只不过是笔者妄自推断而已。但退一步想,公交车上一旦发生歹徒,在这人口密集的车上能上演一场警匪大战吗?而且,南京以南京的公交车之众,不知我们南京警力够吗?所以,尽管我们警察在车上很文明,甚至规定不能坐座位,但还是让许多对枪支有恐惧的市民感觉到冰冷和距离。
  俗话说:“防范胜于救灾,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在这维护奥运安全方面“防范”比“配枪”更有效。这一点国外有些案例值得我们学习,以色列就在公共汽车上做了许多改进,不但对公共汽车进行车身加固,还在上下车控制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只能下车时开启的车门单向控制系统,加装在入口处便于更好观察上车乘客的旋臂,以及遇有紧急情况供司机与候车乘客沟通的扩音系统等。当然,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配上便衣安保巡视员,使得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在车下,那就更加成功了。值得高兴的是,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巨大的志愿者的资源,正在发挥着他们的价值。从这点看,奥运对我们的公共安全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奥运安全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