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长的“沙堆效应”值得借鉴
最近,奥运安保总指挥、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做好北京奥运安保的实践中,想到并运用了“沙堆效应”。好比一个沙堆,从上面把“尖”挖掉,马上就会有“新尖”冒出来。要想挖掉“沙尖”,就必须从下面动手,一步一步把基层工作做扎实,才可能使安保的“突出问题”变小化无。
马振川的“沙堆效应”虽是针对北京奥运安保,但对于其它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维护社会稳定需关注“沙堆效应”。稳定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保障,国家、社会、人民都希望稳定,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问题总会发生。实际上,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抓不住根本。突发问题多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只在表面问题上做文章,内里矛盾仍可“坐大成虎”。面对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做好“沙堆”基层的工作,把基础打牢靠,把发生问题的诱因与条件调理好。不然,削掉一个“沙尖”,仍会有新的“沙尖”冒出来,防不胜防,处处被动。譬如,群防群治就是做好“沙堆”根基的工作。如若群众都能够树立安全意识,眼睛雪亮,措施严密,安保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
社会生活中难免会有利益纠纷,倘若见事迟、反应慢,简单化地处理,非但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相反,倒容易引发对立情绪。就好比“沙堆效应”,在做好浅表矛盾化解的同时,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譬如面对群众上访,如果领导能够主动出面接访,或者变“上访”为“下访”,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解决,就不会有大问题、大矛盾冒出“尖”来。
“沙堆效应”实质上是一个群众观点的问题。“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基本的原理。”不论客观形势如何发展,也不论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变化,群众总是通情达理的,是党和政府永远信赖与依靠的力量;不论处置解决什么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与问题,党的各级干部都必须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工作中出现一些矛盾与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要能够见微知著、把握规律,善于从“沙堆”基础上做好工作,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与主要问题,善于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如果把群众看作一粒粒璀璨坚实的沙粒,那么,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就像是一种有机“粘合剂”。什么时候“粘合剂”全部地无间隙地融入沙粒般的群众之中了,聚沙成塔的群众就会依据文明生活的需求凝聚成多姿多彩的形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就有了坚实保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