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录像执法为何阻力重重
今年6月18日,一种带有监控摄像头的新式录音笔出现在北京交警肩头,执法过程中既可录音还可录像,成为交警一双“移动的眼睛”。据央视报道,今后可能将在北京全市推广。面对公民证据意识不断提高,警方也在不断运用科技力量,以期让执法更加透明、公平,也有利于上级和民众监督。
【疑虑】 高科技能否解决取证
7月9日,记者了解到,今年初,昆明交警曾引进3套类似的便携式警用摄像设备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设备状态不稳定,无法达到使用要求。
是否有了科技支持就能彻底解决取证难的现状?对此,民众最大的担忧是:如果交警部门只录对自己有利的场景,那只会激化矛盾。同时,接受采访的交警也表示:这种新式摄像头很难真正推广,“无法做到随时开机,而且市民对此也有意见”。
【现状】 交警取证难频惹官司
照相机、DV、具有摄录功能的警务通、“电子眼”道路交通监控系统……针对执法取证难,昆明交警近年来也在不断改善执法方式,提高取证能力和质量;尽管执法设备越来越先进,但面对许多转瞬即逝的交通违法行为,取证难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从此前相关报道不难看出,交警执法过程中的证据争议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不断出现驾驶人和交警的纠纷。类似事件在昆明并不少见,甚至还出了一位多次叫板交警部门的“官司王”。
2005年10月26日上午9时许,市民周先生开车逆行被交警拦下,由于民警无法现场取证,周先生提出异议,拒绝接受“罚款200元,扣3分”的处罚;他缴纳罚款后,将昆明市交警支队七大队告上法庭。经法院先后两次审理,因交警无法提供有力证据,撤销了《处罚判决书》。
昆明曾尝试录像执法 7成多网友投票支持
【昆明】 大檐帽上装摄像头
巡逻民警身上装有摄像头,可以随时随地对处置过程全程录像。事实上,从今年2月起,作为昆明市西山公安分局试点,梁源派出所巡逻民警身上都安装了这种摄像头,民警处置治安案件方便取证,还可防止袭警事件发生,同步录音规范民警行为,保证案件处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安装在民警帽子上的摄像头一旦打开,可以将现场情况同步录像。
今年6月,西山警方试点在大檐帽上装摄像头取证后,新浪进行了网络投票。参加投票的网友中,有15095名网友对此表示支持,占总投票数的74.72%;3936名网友持反对态度,认为此举会侵犯公民隐私,不利于保护公民权益;还有1000余名网友持中立态度。
【市民】透明执法应双向监督
对于交警执法使用摄像头,不少市民表示支持,也有不少市民存在顾虑。支持的市民认为,有摄像头录像取证,驾驶员是否违法当场就一目了然,以后也不需要争来争去,严格依法执行;顾虑的市民主要担心,警察装摄像头,只录别人不录自己。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要推广民警身上装摄像头,就必须用制度来规范摄像头使用。比如在出警时,民警应打开摄像头,记录整个出警过程;民警下班或者出警完毕,必须将摄取的资料及时封存;任何当事人如果对民警认定的案件的事实有疑义,都可以要求调取当天的摄像资料,而警方应当无条件地提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