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关爱警察——刀尖上的孤独舞者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文木 卢华 清风 发布时间:2005-03-22 08:18:58 浏览次数: 【字体:

 

  “砰”的一声,民警小林(化名)扣动扳机,中弹者应声倒地,2003年9月西安灞桥,一名持枪歹徒被果断击毙。就在枪响的一刹那,没有人注意到小林额头上因紧张而沁出的一层细细汗珠,枪管还有些发烫,小林的心已跳到了嗓子眼。正义的子弹结束了一个卑污的生命,然而,喷血的场景、死者脸上痉挛的表情留给开枪者的却是内心世界一场心理博弈的开始。

    警察开枪击毙歹徒,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可是您不一定知道,打出了这一枪之后,有的警察也会害怕、会整夜睡不着觉,有的甚至永远不敢再开枪了。

    一些心理专家普遍认为,警察们不光是开枪以后需要接受心理调整,在日常工作中也随时需要心理支持。而警察中的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比如随意开枪、刑讯逼供等等,它们的根源也是个别警察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的还要多几倍。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

    女法医测评刑警心理得出惊人结论:刑警是一个孤独的群体

   曾在西安公安雁塔分局工作的冯雪大学学的是法医,后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她曾对辖区一派出所的34名民警做过一次心理测评。结果发现,90%的民警抑郁和强迫症状明显,如“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感到苦闷”等,80%的民警还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躯体化症状,如“容易烦恼和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等,有的人经常感到“头痛”、“胃口不好”。

   冯雪称,她本人是刑警,深知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很少被社会关注,她还曾在西安城区、郊区、郊县的1000多名刑警中,随机抽取了500人作测评,收回267人的有效问卷。通过这项心理调查,女法医得出惊人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刑警竟然是一个被其他社会群体敬而远之的、自身感觉十分孤独的群体。

   公安机关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沉重地说:“在许多人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进而导致所谓的‘激情犯罪’”。

    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

   一些年轻警官在私下向记者透露,从警几年,因为工作紧急,经常半夜浑身酸痛地起床;休息日经常值班,身体就像汽车没有了润滑油。做了警察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在业余时间学习,自然在知识和见解上没有进步。警察在透支身体和精力的同时,因为个别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造成他们对职业的困惑。

   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民警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拼,用自己的健康去搏。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如调解和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在工作中易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毛病。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得不到休整,导致警察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差,直接给警察造成了心理压力。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西安市公安局此前一次民警体检的数据显示,表面看上去威武的民警,大多数人的“本钱”已严重透支。这份数据显示,西安民警约有近半人身患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所有警种中刑警又数患病最多、身体最差的。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公安职业病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调查表明:繁忙的工作、有限的医疗保障让许多身患隐疾的公安民警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同时,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到不明真相群众的辱骂、围攻、殴打,警察被诬告、诽谤、诬陷、恶意投诉等“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对于一名普通警官来说,一次失误就意味着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

   省公安厅组教处处长肖斌说,有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名警察牺牲,十几万警察负伤。有人将此概括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却仅有48岁。可以说,警察已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最快的部件。

   省公安厅刑侦局的一名高级警官坦言,在很多刑警的脑海里,凶杀现场、社会阴暗面时常闪现,思维就像拧紧的闹钟发条一样,随时有可能让人崩溃。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讲,一生中或许很少会遇到,但是作为一名警察,尤其是刑警,这样的事情却有可能贯穿终生。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一位民警曾说,他晚间不敢回家,走夜路时感到很恐惧,总感到背后不是有人拿枪,就是拿刀,像是有人想要杀掉他。

   心理专家认为,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影响的是一个月的工资、奖金。而对于一名普通警官来说,一次失误意味着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甚至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也许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这样的压力对警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事业与家庭,人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由于警察的工作是全天候性质的,经常加班加点,不能与家人生活步调一致,聚少离多,因此常常遭受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导致家庭不和,轻则吵架、分居,重则分手离婚。结果使广大民警在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备受感情的折磨。

   并不是所有的警察都能得到家人的温情支持,咸阳市公安局57岁的老警察老刘快走到职业生涯尽头时,携手几十年的妻子却提出离婚,原因是老刘经常下乡,无法照顾家庭,“我也理解他下乡苦,但长期不在一起,感情就淡了。”老刘的妻子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职业习惯常常使一些警察出现怪异的行为,有的甚至个人生活都成了问题。某派出所民警小赵已经30出头,但却连一个女朋友都没有,说起他的情况,战友都摇头叹息,原来曾经人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可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怎么,见对方的第一面,他竟职业习惯地对女方说:“能不能把你的身份证给我看一下?”本来对他颇有好感的女孩立刻以他“欠幽默”为借口转身走人。

    事业与家庭,人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呼唤关爱和理解,为民警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警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警察的心理存在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产生潜在危机。专家认为,许多警察犯法案例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祟,如果警察带着心理障碍工作,必将反映到其执法工作中,“冷硬横”工作态度、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冲动时乱开枪等违纪违规行为就会时常发生,甚至因心理疾病导致事业心动摇,对理想和职业的冷漠等。“警察更需要‘心灵鸡汤’的疏导、滋养,这个特殊群体最需要心灵的呵护和心理支持。”

   如果仅从心理意义上来讲,警察无疑也是一群弱者。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省公安厅组教处处长肖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陕西省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但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底,省公安厅在部分地市调研了民警的心理健康状态后,联合省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结合队伍实际编写了《陕西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正在对1000名民警抽样测试,目前结果还没有出来。还聘请了心理专家在渭南、西安举办了《现代警察心理健康与维护》的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警察健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