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公安执法环境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公安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甚至很差,这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与少数民警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漠视群众疾苦和需求、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习惯有关,与有些民警的执法能力、执法手段、工作水平等自身素质欠缺有关。改善公安执法环境首要是我们广大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执法能力、执法艺术、工作水平、身体素质等)有极大提高,以自身的高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让党和政府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队伍和工作都满意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支持和促进公安工作,公安执法环境在这种状况下自然而然就改善了。因此,建一流的公安队伍,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是利国利警之举,也是当前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的明智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看待当前的公安执法环境。诚然,当前我国各地的公安执法环境并不是都很差,只是某些地方的公安执法环境较差,在这些地方都时常出现暴力袭击、漫骂侮辱、围攻殴打执法民警事件。这固然受法制环境、行政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素质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这都是外因,虽然它起作用,但起的不是根本性作用。近年来,影响公安执法环境和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民警心理产生极大障碍和受到很大压抑,甚至产生怕出警、怕穿警服、怕使用枪支、怕开警车、怕接触群众的“五怕”现象和不想执法、不想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如果任其恶性循环,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甚至造成广大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民警难以承受压力。为此,必须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要加大打击暴力袭警、非暴力抗法的力度,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
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所处的这种执法环境一时半会儿是得不到彻底改变的,我们就必须面对,要认真积极地面对,而不是消极地面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首先必须改变民警身边的执法小环境,只要每个公安民警把自己周边的执法小环境改善了,就可以改变公安执法大环境。密切警民关系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很重要,因为公安工作的方针就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如果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关系不好,“相结合”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有成见、有看法、有隔阂,即使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是完全正当的,他们也可能会出面干预,设置障碍;如果警民关系非常密切,及时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他们也可能会宽容、谅解,良好的执法环境是需要警民双方来共同营造的。
改善公安执法环境,要靠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非常重要。在很多地方,有少数基层干部不学法、不守法,为违法犯罪人员说情或给民警安排一些非警务活动,使执法的公安民警敢怒不敢言,害怕“怠慢领导、得罪领导”,造成公安民警搞“技术处理”,不公正执法,这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非常不利的。
总之,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在这项工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关键,希望各级领导尊重、关爱、体谅基层民警,因为尊重、关爱使基层民警有坚强后盾的感觉,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放手拚搏。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民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