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事论丛>详细内容

警事论丛

反恐应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反恐更需智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许勤华 发布时间:2007-07-20 09:01:27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10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名警察在查验一个疑似装有爆炸物的旅行包。当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发现一个疑似装有爆炸物的旅行包,警察赶到后封锁现场,疏散人群,但经查验发现包内并无爆炸物,虚惊一场。 新华社/路透

    近年来每到夏天都要爆发的“恐怖综合征”,今年又有了新内容。在美国,白宫认为“基地”组织已完成了重组工作,恢复了开展“大规模恐怖袭击活动”的能力,其力量甚至比“9·11”之前还要强大;美国媒体12日在报道美国政府即将出台最新版《国家情报评估》时说,“基地”组织正在加强对美国的渗透,并已获得了在美国发动袭击所需要的大部分能力。而在英国,不久前发生的袭击格拉斯哥机场事件阴影还没散去,“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又在互联网上扬言,警告新首相布朗必须改变其前任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否则将遭到更多恐怖袭击。此外,阿尔及利亚等国也发出了恐怖预警。

    今年的恐怖活动,依然延续了近年来的特点,即热点地区分散化、攻击目标模糊化、实施手段多样化。除了美国这样的“重点”国家,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袭击对象。恐怖活动的手段依然五花八门,除了暗杀、绑架、爆炸、袭击等传统方式,高科技手段也成了恐怖分子的选择。美国《国家情报评估》仍在强调,“基地”组织正在谋求获取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而且在条件具备时将使用这些武器。

    面对恐怖袭击多点发生、防不胜防的趋势,越来越紧密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和大趋势。在国际合作中,有关国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组建机构,加大经费投入,拓宽了国际反恐斗争合作领域。在联合国平台上,迄今已陆续通过10多个关于恐怖主义的立法性文件和两个宣言,明确规定很多行为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恐怖行为。多边或区域性的反恐协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如《欧洲反恐公约》、《美洲国家组织反恐公约》使跨国跨区域的反恐行动有法可依。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还在该组织反恐框架内进行了一系列反恐演习,强化了防范恐怖行为,也对恐怖势力产生了震慑作用。

    不过,当前有关各方在反恐目标和反恐手段方面也还存在着某些分歧,影响着反恐合作的深化。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反恐是否主要就是反“基地”组织?反恐应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基地式恐怖主义”是近年国际政治学界出现的一个说法。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中说:“有一天会出现一种条理分明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吸引力的反美学说,到一定时候,它还可能为建立(反美)联盟提供一个统一的思想平台。”这一“思想平台”也许就是“基地式恐怖主义”的基础。“基地”组织也许并不能掌控全球的所有恐怖组织,许多恐怖活动或许也没有“基地”成员的直接参与,但“基地”组织的思想却可以影响到很多人,使它发动一次又一次袭击。“基地式恐怖主义”可以被理解为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反人类思想,它在决策上具有非常规性,在目的上具有反中心性,在方法上具有非理性,在后果上具有破坏性。从目前看,打击“基地”组织容易,但抗击这种反进步的思想却很难,军事手段也常显得苍白无力。战胜恐怖行动靠实力、严厉打击手段,但战胜“恐怖思想”,靠强力恐怕是不行的,人们必须拿出更多的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人员)

反恐
×

用户登录